在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一座以千年儺文化為魂的文旅小鎮——儺仙鎮,自開園以來便成為安徽池州大地上的“文化新地標”。青磚黛瓦間,儺戲面具閃爍著非遺的璀璨光芒;石板街巷里,手作工坊與特色民宿客流如織。這方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上,稅務部門正以“政策+服務”雙輪驅動,為“非遺”產業發展注入“稅動力”。

政策賦能,千年儺戲異彩紛呈

儺仙鎮的核心是池州儺戲,而池州儺戲的傳承離不開市場主體的蓬勃成長。小鎮內,30余家儺戲表演團隊、手工藝品作坊及文旅小微企業,在稅收政策的“精準滴灌”下輕裝上陣。

“今年我們團隊已演出超200場,門票收入加上文創產品銷售,本以為稅收負擔會很重,沒想到稅務部門主動送來‘政策大禮包’,光今年就為我們節省了近18萬元。”榮獲儺仙鎮首屆“儺王”稱號的王國勝感慨道。

儺戲表演(九華天池景區 攝)

儺文化不僅是池州儺戲傳承人一場場演繹出來的文化傳承,也成為他們就業致富的“法寶”。“生意越好越要把賬算明白,合規經營既能享優惠,又能讓管理更規范!省下的資金,被用于購置新戲服、培養年輕傳承人,讓古老儺戲在創新編排中煥發生機。”王國勝對池州儺戲的未來充滿信心。

稅務部門工作人員開展政策輔導(張冬冬 攝)

針對儺仙鎮“非遺”產業特點,稅務部門梳理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政策、“六稅兩費”減免等政策,開展“問需制+標簽化”政策輔導,助力“非遺”企業經營日益規范,業務發展蒸蒸日上。

服務升級,“非遺”產業破圈出新

走進儺仙鎮“非遺工坊”,非遺手工藝人張國華正通過電子稅務局APP 在線開具數電發票,“以前每月跑辦稅廳領票,現在手機上點一點就搞定,游客現場開票更方便,生意也跟著好了!”

“好產品”需要“好服務”來煥發新動能。針對儺仙鎮民宿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稅務部門緊扣“文旅+鄉村振興”主線,落實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農產品進項稅額抵扣等政策,助力“儺仙黃精”“儺面木雕”等特色產品打響品牌,帶動就業近100人,讓村民在家門口端穩“文旅飯碗”。

此外,針對景區商戶營業時間不固定的特點,當地稅務部門利用“站點”打卡模式,設置“尋儺話稅”“稅潤非遺”移動服務站,創新網格服務模式,將全鎮商戶納入網格化管理,實時解決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繳納、開票、申報等問題。

“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彌足珍貴,值得我們用心保護,時代傳承。”貴池區稅務局主要負責人陳莎娜表示,稅務部門將把好政策、好服務及時送到“非遺”企業手上,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當古老儺戲遇上現代稅務,當非遺傳承對接鄉村振興,儺仙鎮的蛻變,正是“稅力量”護航文化自信的生動縮影。從政策宣傳到風險防控,從答疑解惑到長效服務,貴池區稅務局以“春風化雨”的姿態,讓這座儺文化小鎮正以更輕盈的姿態,在文旅融合的新征程上踏歌而行,續寫“儺韻流芳”的時代新篇。(張冬冬 龔強 王欣怡)

編輯:徐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