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2日消息(記者王利)“今天節目的主要內容有,2018智能建筑行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在昨天舉行的,2018智能建筑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一段央視“提前”播報的新聞,迎得在場嘉賓的陣陣掌聲。
實際上,央視播報的新聞是科大訊飛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是用人工智能技術抓到了每個人的聲紋特征,然后對他的聲音進行模擬,配出的一段視頻。
刷臉驗票、無人超市、無人汽車,甚至人工智能還能播報新聞。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來臨,未來人工智能會不會替代人類?對此,科大訊飛輪值總裁陳濤表示:“未來人工智能并不是取代人,而是成就人。”
人工智能如何成就人?
前段時間,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輔助診療機器人正式上線。
去年9月19日,一個病人住進安徽省立醫院。之前他在地市醫院診斷為再生障礙性貧血。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卻沒有任何效果。病人送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利用人工智能審圖、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最終確診為干燥綜合征,建議將這位病人轉入風濕免疫科進行治療。9月23日入院治療,9月30日病人出院。
在科大訊飛輪值總裁陳濤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進步,它代表著人工智能已經賦能醫療。”陳濤說,辨別肺結節中的良性與惡性的點,目前三甲醫院影像科的醫生只有70%的檢出率,也就是有30%的肺結節,尤其是低于五個像素的結節,這些專家是檢不出來的。而培養出來一個專家差不多需要七年的時間,而人工智能經過訓練,可以達到94.9%的檢出率。
機器人參加了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成為醫療領域的第二個示范性的應用。科大訊飛的醫療機器人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學習了53本醫學院教科書,200萬份脫敏的、真實的電子病歷,6000多篇的中英文臨床試驗結果以及40萬的醫療文獻及病例的報告。
2017年的8月,科大訊飛的醫療機器人參加了全國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取得了456分,排位約在3700名。
考試的結果表明,人工智能通過學習人類的規則,學習人類的研究后,去參加專業的考試,它能夠達到人類甚至超過人類的水平。人們不禁會有這樣的隱憂,在萬物互聯、人機協同的未來,AI會不會替代人類。
對此,科大訊飛輪值總裁陳濤認為,人工智能在未來的10到20年之內,強人工智能不會出現。“未來的人工智能,可以實現人機協同。不是取代人,而是成就人。”
人工智能賦能智能城市,會帶來什么?
事實上,人工智能已經在各行各業發揮了賦能作用。在公共安全領域,人工智能在預防電話詐騙領域已經發揮重要作用,安徽的電信詐騙案因此下降了70%。科大訊飛在和北京師范二附中進行的合作中,270名同學在AI+教育精準的支持與輔導下,一個學期語文作文的分數提高了15%。
城市能不能不擁堵,電梯為什么會排隊?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怎么才能讓城市變得更智能?據了解,目前科大訊飛已與安徽省內外多個城市簽訂了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包括長春市、重慶渝北區、洛陽市、新余市、南寧市、常德市、亳州市、蕪湖市、淮南市、宿州市、滁州市等。依托科大訊飛的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手機、車載和電視三大門戶,有效地為各地市提供一體化的綜合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交通擁堵、環境污染治理不足、城市管理運行效率低是如今很多城市的“通病”。在科大訊飛輪值總裁陳濤看來,智慧城市的未來即將到來,它可以為解決此類同病提供一條有效的方式。不過,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項龐大且曠日持久的工程,但是陳濤堅信:“未來人工智能會賦能城市,在中國用人工智能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