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2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2025第九屆中國科幻大會將于3月28日在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的首鋼園四高爐開幕。自2020年中國科協與北京市簽署《促進北京科幻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以來,中國科幻大會已連續4屆在石景山區首鋼園舉辦,現已成為獨具權威性、規模性、前沿性的科幻領域行業盛會,產業發展平臺作用凸顯。石景山區以大會為契機,走出科幻產業發展新模式。

科幻盛會促進產業集聚 京西科幻之城強勢崛起

作為首都中心城區,石景山區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深入實施“兩大戰略”,統籌做好“四個融合”文章,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型升級。作為石景山區命運共同體的首鋼園,其工業遺存與前沿科學技術的完美結合,讓這里成為中國科幻大會的“最佳舉辦地”。2020年,全國首片科幻產業集聚區在首鋼園落成揭牌,發布全國首個科幻產業政策“科幻16條”;2021年,成立北京科幻產業基金和全國首個科幻產業聯合體,重點投資科幻產業和支持北京科幻產業集聚區建設;2023年,首次納入中關村論壇,成為國家級科技論壇的平行論壇,科幻“星球獎”首次亮相中國科幻大會;2024年,科幻影視產業研究所和高校科幻聯盟揭牌,簽署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二期建設合作協議。

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央廣網發 趙昂 攝)

科幻產業集聚區建設成效顯著。石景山區以首鋼園為核心,著力構建全國領先的科幻產業發展高地。坐落在首鋼園金安橋二號樓的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于2021中國科幻大會宣布成立。中心重點孵化和加速科幻產業核心技術,發揮科幻產業關鍵技術、原創人才、場景建設三大關鍵要素對接的橋梁作用,提升科幻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了“類研究院+孵化器+加速器+產業集群”產業服務鏈。目前,石景山區已建成產業空間20萬平方米,核心區集聚咪咕文化、當紅齊天等科幻上下游企業130余家,全區科幻企業總數突破200家,占北京市總量近三分之一,2024年實現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16%。

位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的北航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央廣網記者 王進文 攝)

多業融合打造“以會促產”石景山模式。科幻產業一路發展至今,早已不僅僅局限于文學領域,其衍生出與影視、游戲、文旅、教育、科技創新產業等密切相關的“科幻+”新業態,多領域、多形式的跨界融合,成為科幻產業發展的新趨勢。石景山區以中國科幻大會舉辦為契機,著眼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積極推動“1+3+1”產業體系向“2+4+4”產業體系迭代升級。科幻產業作為石景山四個新興產業之一,正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推動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具活力和競爭力的京西科幻之城。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落地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基地、深空探測實驗室,推動技術交叉應用,為科幻產業升級提供強大動力。

科技文化共生賦能應用場景。科幻產業是一項以科幻創意的創造與運營為核心、以視聽和沉浸場景為載體的“科技+文化”復合型產業。石景山區以應用場景建設為牽引,建成動作捕捉、5G+AR開發、空間音頻、數字人開發、3D云渲染等十余個公共技術平臺,不僅為科幻影視和游戲提供了技術支持,還推動了相關技術的商業化應用。虛擬動點動作捕捉技術成功助力《黑神話:悟空》游戲出海;凌云光實現XR設備國產替代;當紅齊天打造的全球首個工業遺存XR樂園“SoReal科幻樂園”入選全國“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等成果的轉化落地,進一步推動了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

生態優化科技賦能 跨界融合激活多元業態

石景山區以“京西科幻之城”為目標,著力打造“2+4+4”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等四鏈融合,打造一批共性平臺,培育一批領軍企業,引進一批創新人才,落地一批炫酷場景,完善全產業鏈聯動發展。

用足大會資源,完善產業布局。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通道,用好20萬平方米科幻產業集聚區空間改造,成為北京市科幻產業“一核多點”布局核心區,形成“內容創作+IP轉化+硬科技+沉浸體驗”全產業鏈,強化以商招商,引入當紅齊天、航天智能院等科幻上下游企業,數量居全市各區首位,帶動首鋼園集聚企業超870家,科技類企業占比70%,注冊資本達780億元,科幻與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核心動力。構建吸引更多國際科幻企業、創作者入駐首鋼園,推動《三體》《流浪地球》及具有區域特色等IP的全球化衍生開發,用好“科幻星球大賽”、科幻嘉年華等平臺,推動國產IP海外輸出,提升國際影響力。

加強科技賦能,創新應用場景落地。將科幻應用場景建設納入市區工作方案,加快應用場景建設,推動示范項目落地,帶動產業整體發展。首鋼一高爐“SoReal科幻樂園”、法海寺壁畫藝術館、無人駕駛等為代表的新場景空間不斷落地,“前店后廠”模式的形成,實現了產業與消費互融互促,逐步帶動中關村虛擬現實產業園、北重科技文創園、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等“多點”科幻消費體系形成。舉辦科幻動漫游戲節展、科幻城市設計大賽等活動,促進“會展+”經濟蓬勃發展,讓科幻賦能千行百業。

強化資金支持,構建全方位扶持體系。設立全國首支投向科幻產業的股權投資基金——北京首石科幻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優先投向石景山區科幻相關企業和項目;設立科幻產業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科幻產業發展。通過“資金支持+資源導入+全方位賦能”模式,充分發揮“匯聚產業、匯聚稅源、匯聚資本、匯聚人才”作用,實現從“輸血”到“造血”。

拓寬招引路徑,匯集專業英才。深入實施“景賢計劃”,持續“招千賢、納萬才”,打造人才引育用留“1+1+N”政策體系,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做好全市唯一的虛擬現實職稱評審工作,拓寬科幻相關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相繼落地中國科幻產業研究中心、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吸引劉慈欣、尹超、鄭軍等科幻作家工作室和沈騰、饒曉志、郭帆、龔格爾等科幻影視創作者工作室入駐,持續鼓勵科幻人才集聚和創意創新產出。全力做好劉慈欣等科幻人才引進辦理工作,堅持“引、育、用、留”,營造科幻產業發展良好生態。截至目前,石景山擁有企業超過6萬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千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近400家。通過以產業吸引人才,用人才造就產業,進一步賦能全區高質量發展。

政策服務增添發展動能 助力科幻產業創新發展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領,創新的應用亦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石景山區瞄準科幻產業發展新賽道,持續深耕產業鏈建設,構建產業發展生態,通過出政策、建平臺、搭場景、育企業,全區科幻產業從“先發優勢”轉變為“領先優勢”,打造科幻產業發展“石景山模式”。

市區聯動協同,政策賦能創新驅動。中國科協與北京市政府簽署促進北京科幻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將科幻產業集聚區建設納入《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聯合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制定促進科幻產業發展工作方案;設立科幻人才引進專項政策;設立全國首支科幻產業股權基金并實現首投;出臺首個地方級科幻產業扶持政策——“科幻16條”,搶占科幻產業發展領先優勢。

優化營商環境,釋放投資興業吸引力。堅持以營商環境之“優”促經濟之“穩”、謀發展之“進”。120項優化營商環境改革任務全面完成,出臺13項惠企政策,“石景山服務”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厚植企業發展“沃土”;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行動,幫助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全年高效解決企業訴求1500余項;加大京外境外招商引資力度,引入高精尖企業2213家、同比增長12.3%;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近千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至20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增至380家,全區高質量發展根基愈發堅實,吸引更多“科幻+”企業投資石景山、落戶石景山。

發揮區域優勢,激活產業發展活力。堅持把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的最強驅動,將人才引育與產業發展統籌推進,持續完善一體化人才服務鏈,強化各類服務保障,不斷增強人才駐區發展的黏性。用好空間資源,充分利用中關村科幻產業集聚區、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暨中國電科(北京)智能科技園等場地優勢,配足設施設備,優化辦公環境,加快轉化科幻產業發展勢能。搭建企業供需平臺,暢通資源要素對接渠道,拉動企業融通合作、互利共贏,切實將產業鏈“上下游”變“左右鄰”。

瞄準全市千億級賽道 打造全球科幻創新增長極

歷經5年的蓄勢與突破,石景山區以首鋼園為核心、以中國科幻大會為引擎的“京西科幻之城”已初具影響力,未來,這座昔日的鋼鐵之城將圍繞高效辦會、頂層設計、政策扶持、資源整合、創新生態五個維度,加速向全市千億級科幻產業集群邁進,為中國科幻產業發展提供“石景山路徑”。

立足創新創意,高質高效辦好2025中國科幻大會。繼續探索市場化辦會機制,依托中關村論壇國家級平臺,強化市區統籌聯動,深化中國科幻大會落地運營,將大會舉辦過程轉化為持續的產業培育過程。辦好科幻星球獎、潮流奇遇季等貫穿全年的系列科幻活動,不斷優化科幻IP活動影響力。積極推進科幻大會永久會址落地石景山首鋼園,吸引更多國際科幻企業、創作者落戶石景山,推動區域IP的全球化衍生開發,提升國際影響力,打造“永不落幕的科幻大會”。

繪好頂層設計藍圖,推動區域產業聯動跨越式發展。繼續支持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及人形機器人等重點技術的發展,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完善“科幻+”產業生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擴大科幻產業規模。依托“一核多點”科幻產業發展格局,推動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二期落地,吸引更多龍頭企業進駐,逐步形成科幻消費體系,推動科幻賦能文旅產業。

謀劃產業扶持政策,加速培育多領域科幻產業。持續推進科幻大師工作室建設,鼓勵游戲、影視等多賽道科幻原創精品制作,構建多元化共管機制。完善科幻產業投融資政策和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由政府專項資金、產業引導基金、市場創投基金組成的科幻產業投融資體系,為科幻企業創造便捷融資渠道。依托“景賢計劃”和科幻人才引進等渠道,鼓勵校企合作建設科幻產業人才基地,引育科幻優秀人才團隊。強化科幻產業聯合體建設,完善科幻產業鏈垂直化服務,加強與相關部門全方位的溝通配合機制,為產業發展打造全鏈條服務體系。

整合各方優勢資源,打造應用場景示范項目。加速推動科幻與人工智能、數字文旅等領域的深度融合,聯動市級政策與資源,落地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應用場景項目。依托區域優勢資源,引導企業探索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科幻主題應用場景,推動在城市建設、政務服務、民生保障等領域開發應用。開展北京市科幻產業研究,打造全球首個“科幻IP數字資產管理平臺”,持續提升“京西科幻之城”品牌形象。

抓好創新體系建設,增強科幻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依托石景山區首鋼園“科幻產業集聚區”“服貿會‘一會一址’舉辦地”等獨特優勢,優化新技術新產品場景應用和首發首秀品質消費生態,不斷搭建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交流合作平臺,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支持企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打造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新高地。

石景山作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承載區,正加快推動科技與文化創新交融,產業轉型動能不斷增強,產業生態體系不斷完善,各類資本要素不斷匯聚,成功探索出了以會促產、以會興業的“石景山模式”。從政策服務到產業集聚,從技術創新到場景應用,石景山依托中國科幻大會這張“金名片”不斷煥發勃勃生機,努力為中國科幻產業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石景山經驗”。

編輯:阮修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