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4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午休時能在這座‘粉色小房’里熱口飯,飯后再瞇一會兒,美得很。”快遞員張師傅口中的“粉色小房”是由北京市門頭溝區大峪街道精心打造的“峪事好商量、管家來幫忙”——“峪見驛站”志愿服務點。服務點位于濱河德露苑社區,旨在服務轄區內的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人群,讓他們感受到社區的溫暖與關愛。
“峪見驛站”內景(央廣網記者 王進文 攝)
社區居民與新就業群體的雙向奔赴
記者在“峪見驛站”內看到,手機充電、圖書閱讀、義務理發等各類便民服務一應俱全。濱河德露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孫云鵬介紹,社區黨委積極發動黨員、志愿者、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精心打造了“峪見驛站”志愿服務點,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各種便利設施和服務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休息和反饋意見的場所。“峪見驛站的建立,實現了社區居民與新就業群體的雙向奔赴。”孫云鵬說。
智慧化管理系統豐富人居體驗
智慧化管理系統大屏(央廣網記者 王進文 攝)
在社區活動站,一面數據詳實的智慧化管理系統大屏實時更新著小區的各類信息。通過前期采集居民信息、安裝攝像頭和門禁系統等一系列措施,系統數據庫“大腦”不斷充盈。“現在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居民總戶數、報事報修處理數據、收集到的意見建議、戶籍屬性、年齡分布、特殊人員占比等信息。”孫云鵬介紹,智慧化管理系統功能完備,電動自行車棚消防安全預警功能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理電動車棚內的火災隱患,煙感報警功能能夠第一時間接收到小區居民家中和樓內的火情,井蓋異動報警功能可以有效防止井蓋丟失、損壞、移位導致行人墜落及車輛損傷事故。
為了對小區內的獨居老人實施24小時監測,社區引進并為所有獨居老人發放了智能手環,將“窗簾行動”提升到2.0版本。“這個手環平時能夠顯示老人的生命體征情況,當老人發生緊急情況時,可長按SOS呼叫按鈕,迅速提醒平臺和相關人員進行應急處理。”孫云鵬介紹。
適老化改造讓“養老”變“享老”
居家適老化產品展示(央廣網記者 王進文 攝)
針對街道內老人的養老需求,大峪街道對養老服務中心實施了一系列貼心的適老化改造措施。居家適老化樣板間內,設有適老化改造居室體驗區、適老化改造廚房餐廳體驗區、適老化改造科普區及工作站。“適老化改造可以減少老年人意外傷害和事故的發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同時,增強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