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2月19日消息(記者李行健)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武漢市心理咨詢熱線接線量大增。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市心理醫院)“心心語”心理熱線的工作時間從2月5日0點起調整為全天24小時不間斷接聽。不論是普通武漢市民,還是戰斗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們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專業的關注。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專業的志愿者加入了馳援的隊伍。
疫情暴發前,武漢市心理醫院“心心語”心理熱線027-85844666,每天在常規工作時間由心理咨詢師值守一部座機就基本可以滿足咨詢者日常需求。然而,近一個月來,需求激增,僅僅依靠幾名本地志愿者已經無法承擔日常的工作任務。武漢市心理醫院“心心語”熱線張家秀說:“4日之前我們已經調整為12個小時,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志愿者老師在家里接聽,三位老師,一人四小時的班。完全是本地的志愿者老師們來接聽,后來發現這樣不行,因為接聽量太大了。”
2月4日起,武漢市心理醫院緊急面向全國招募專業人員。招募期間全國各地心理專業人士踴躍報名,短短三天就接收到五六百名志愿者的郵件。張家秀介紹:“當時報名的有五六百人,我們篩選了170人,必須要有心理咨詢師或者心理治療師的資格證,要有危機干預的經驗、有心理咨詢方面的經驗。很多老師很有熱情,表示很愿意來做這件事情,但是他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我們反倒擔心會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所以也是需要挑選的。”
心理熱線還要解決技術難題。在阿里云的支持下,027-85844666實現了一個號碼的“云接聽”,被呼轉到了全國志愿者的手機上,每周7天、24小時輪流排班。呼轉系統上線后,日均接聽近200通電話,是此前熱線接聽量的數倍。
疫情期間的電話九成都與疫情相關,很多慌亂的求助者的電話并非只是單純的心理問題,還有生活、醫療信息方面的疑問。武漢市心理醫院臨床心理科心理治療師孫冶介紹,醫院為全國志愿者專門做了信息支撐,以便他們在工作中能夠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引導求助者。他說:“我們之前做了兩批,現在在收集第三批的內容。我們會去驗證一些渠道,比如有些人會問,可不可以來醫院、打哪個電話可以知道醫院是不是開放、能不能開藥等,我們就需要把這些信息收集起來,然后通過一些問答的形式,給大家發下去,讓每個志愿者去熟悉。”
武漢心理醫院志愿者謝順領來自河北邢臺,據他介紹,等疫情穩定之后,反而是心理問題需要被高度關注的時期。目前撥打熱線的暫時以普通市民居多,隨著疫情暴發,以及小區封控措施不斷加強,不少武漢市民出現焦慮、急躁情緒,懷疑自己被感染的“疑病”情況時有出現。“一般有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由于疫情暴發帶來的心理上的壓力,讓自己很焦慮;另外一種就是‘疑病’,覺得自己胸悶、乏力,身體上的癥狀符合新冠肺炎的表現,但是到醫院檢查,肺部CT顯示是正常的,也不發燒。比如有一位患者因為焦慮每天睡不著覺,打電話來尋求一些放松的辦法,讓我們指導他一下,讓他能夠休息得好一些。”謝順領說。
謝順領建議,普通市民要在特殊時期保持平穩心態,需要將自己盡可能從情緒的旋渦中抽離出來,通過關注身邊可觸可感的事物,增強現實感,保持積極樂觀心態。他說:“生活節奏被打亂,就會讓人從正常的生物鐘狀態進入一個紊亂的生物鐘狀態,因此恢復生活節律很重要。即便沒有上班,也仍然要像過去上班的狀態一樣,比如每天6點起床,安排一下時間表。這是讓人恢復現實感的部分,不要總在情緒里面,要回到現實。”
孫冶介紹,在一線心理志愿者身后,包括仇劍崟、程文紅、馬向真、趙梅等在內的國內心理專家,按照分組,每周至少一次幫助志愿者督導,作為他們的專業保障,以防過度情感卷入甚至替代性創傷的產生。孫冶說:“治療師也是人,別人在跟你講這些事情的時候,你也會受影響。用專業的話語就是,你被來電話的人做了一個情感的卷入。如果嚴重,甚至可能會有替代性創傷。因為大家的工作量以及承受的心理壓力是平常的數倍,對于專業人員來說,還是需要一個保護的機制。”
各位身在武漢的朋友,如果你也有心理困境需要找人傾訴、疏導,可以撥打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市心理醫院)“心心語”心理熱線,電話是027-85844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