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6日消息(記者 費權)2025年央視“3·15”晚會首個曝光案例,直擊母嬰衛生用品行業亂象: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被曝長期從事衛生巾、嬰兒紙尿褲殘次品翻新業務,涉及麥酷酷、自由點、嫚熙、Babycare、蘇菲等知名品牌。該企業通過灰色產業鏈將本應銷毀的工業垃圾偽裝成“二等品”牟取暴利,甚至將廢料加工成再生原料回流生產端,形成閉環式違法鏈條,嚴重威脅消費者健康安全。

根據調查,希希公司以每噸260-1400元的價格,從麥酷酷、自由點、嫚熙、Babycare、蘇菲等十余家知名品牌處收購本應銷毀的殘次品。通過分揀外觀相對完整的“二等品”重新包裝后,以7000-8000元/噸高價轉售,利潤率高達300%-500%。剩余廢料經粉碎加工成木漿、吸水樹脂等原材料,再次流入下游生產企業。這種“殘次品-翻新-廢料回收”的閉環模式,嚴重違反《產品質量法》第三十二條“生產者生產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規定,以及《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GB 15979-2002)中禁止使用廢棄衛生用品作為原材料或半成品的相關標準。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李澤瑞律師表示,涉事企業行為已涉嫌構成《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經查,其年處理廢料近2萬噸,涉案金額特別巨大,根據實際銷售金額,可能面臨有期徒刑甚至最高無期徒刑的刑罰。部分企業員工收受賄賂違規流出未切碎產品,可能涉及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行政機關應當根據《產品質量法》有關要求積極履職,沒收違法生產、銷售商品,并予以銷毀或處理,避免瑕疵商品二次流通。

監管層面的漏洞同樣值得關注。現行《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雖要求建立產品追溯制度,但涉事網店使用虛構的“如沐春風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名義銷售,暴露出電商平臺對經營者資質審核的失職。某電商平臺兩家店鋪銷售翻新安睡褲超7.8萬件,平臺方或需承擔《電子商務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連帶責任。

李澤瑞建議,此次事件暴露三大治理盲區:一是生產端殘次品處置缺乏動態監控,建議推行“二維碼溯源+視頻監銷”制度;二是回收企業資質審批存在漏洞,需明確將衛生用品回收納入特殊行業管理;三是電商平臺需建立“材質成分AI識別”等主動防控機制。

李澤瑞提醒,消費者若購買到涉事產品,可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主張三倍賠償,并通過全國12315平臺提交證據材料。

編輯:吳佳怡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