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房屋起糾紛。當事人周某因實際所有權要求住戶搬離,當事人吳某以具備居住權拒絕騰房,矛盾愈演愈烈。

  這一情況被天津市和平區勸業場街道靜園社區掌握后,工作人員迅速啟動“三所聯動”(司法所、派出所、律師事務所)工作機制,短時間內組成調解小組,將周、吳二人約至社區的“靜聽議事廳”,講道理、談感情、列法條,最終使雙方達成和解。

  這是靜園社區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個日常片段。

  老年人多、流動人口多、商戶多……結構多元、情況復雜是靜園社區近年來面臨的一道“考題”。為此,靜園社區黨委尋求破解難題的方法。

  2022年12月,靜園社區黨委與和平區法院、檢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志愿者協會及多家律師事務所簽訂共建協議,打造“法治靜園共建點”,實行“每周二輪值”制度,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咨詢、法治宣傳,同時為社區工作人員提供法律培訓。

  “靜園社區匯聚全區的法治資源,創新實施‘123+1’基層治理工作模式,即成立一個‘法治共建點’,下好日常管理棋和矛盾糾紛化解棋,打造‘法治靜園宣傳團隊’‘商家聯盟服務隊’‘在職黨員服務隊’,同時打造一個社區‘法治學校’,構建社區多元聯動治理機制,真正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在社區。”靜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梁娟介紹,“從社區‘獨舞’到社會‘共舞’,靜園逐步成為轄區居民心中的平安園、法治園、和諧園。”

  除了相關單位的共同參與,靜園社區居民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3年7月,有居民向社區居委會反映,某小區出現煤氣罐亂放、小吃攤堵塞道路等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針對上述問題,靜園社區聯合消防、公安、市場監管等單位召開專題協調會,向居民闡釋相關政策及存在的安全隱患,講明問題的嚴重性。

  以此為契機,借助靜園社區搭建的“靜聽議事廳”協商議事平臺,150戶居民自發召開多次協商會,主動解決安全隱患及其他衍生問題,營造宜居、安全的居住環境。

  同時,靜園社區策劃推出系列普法短視頻《民法典講名著》,以“經典名著+法律明白人說法”的形式讓群眾輕松學法,使法律法規精準“接地氣”。

  如今,居民法治觀念不斷增強,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家門口化解矛盾”已成為靜園社區群眾的集體認知。

  “法治力量真的可以‘看得見、摸得著’。”靜園社區居民王大哥點贊道。

  “要進一步厚積法治之勢,深入推進法治和平建設,為加快建設‘兩高三化’新和平作出更大貢獻。”和平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寧說。

編輯:谷欣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