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來廣州,最愛去珠江夜游、廣州塔和長隆,但這正是廣州人很少去的。”在19日廣州大學廣州發(fā)展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廣州文化發(fā)展報告(2017)》(下簡稱“文化藍皮書”)發(fā)布會上,民俗專家饒原生指出,廣州文化形象在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間,存在認識上的差異。廣州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資源,但缺乏運作和包裝。
廣州傳統文化看“云山珠水”,主報告課題組指出,廣州的文化發(fā)展該和旅游、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借助財富論壇等國際盛會,提升廣州文化影響力。
“外地游客來廣州,該看什么?玩什么?這個問題一直無法解答。”饒原生了解到,根據旅游部門的統計,最受游客歡迎的景點是珠江夜游、廣州塔和長隆,但這些正是廣州市民不常去的,也不能突顯廣州歷史底蘊和人文氛圍。
在與會專家看來,傳統中軸線是廣州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廣州越秀區(qū)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分析》中提出,從越秀山到中山紀念堂、人民公園、北京路文化核心區(qū),到沿江路、海珠橋的傳統中軸線,目前發(fā)展受到阻滯,并提出越秀區(qū)應抓住“粵港澳大灣區(qū)”的資源整合機遇,提出“千年中軸、文化核心、城市客廳”的定位,推進傳統中軸線的提升。
饒原生補充道,“云山珠水”也是廣州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但需要通過白云山和珠江對文化和歷史街區(qū)進行串聯。課題組成員同時指出,與開封的汴河、柳州的柳州河相比,廣州珠江夜景更好,但是“現在珠江游太浮于表面”,一方面只能看建筑看燈色,沒有廣府文化和歷史的結合,另一方面,整個珠江夜游沒有核心的主題和活動。
《2016年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及對策建議》指出,廣州通過非遺保護和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強市。“應用是最好的保護”,報告課題組成員介紹,通過創(chuàng)意大賽等方式,使得非遺文化和應用、生活結合,比如非遺 服裝、非遺 電子產品等,將非遺文化滲透到全社會。
同時,廣州動漫產業(yè)發(fā)達,通過非遺 動漫,將民間文學類的非遺作品創(chuàng)作成卡通、電影,搬上銀幕,擴大廣州非遺影響力。據悉,目前不少動漫制作企業(yè)請民俗專家參與非遺動漫的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