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三亞3月20日消息(記者索迪 實習記者甘景軒 康鎧燁)3月20日,2025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在海南三亞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陳曉亞、謝華安、韓斌、錢前,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培松、陳松林等參會,150多位科學家、企業家作報告,超2000名國內外嘉賓參會。
大會期間,多位院士、專家就AI育種最新進展和應用展開深入剖析。中國科學院院士、崖州灣國家實驗室主任李家洋作《智能品種智造的理念與實踐》主旨報告。
“智能品種智造是未來農業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李家洋介紹,育種歷經馴化育種、遺傳育種、分子育種、設計育種等階段。育種“5.0時代”,是智能品種的智能培育時代。智能品種以自主應對環境變化為核心特征,需依靠“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培育出能夠實現最優化的動態調整株型,應對未來氣候變化,實現增產增質、減投減損的作物品種。
李家洋作《智能品種智造的理念與實踐》主旨報告(央廣網發 康鎧燁 攝)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謝華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國家種業科技創新攻關的核心平臺,當前,南繁硅谷已逐步由建設階段轉向功能釋放階段。進一步增強大會對行業的凝聚力,對會員的感召力,對社會的影響力,將為中國種業振興和南繁硅谷崛起發揮更大作用。
謝華安接受采訪(央廣網記者 索迪 攝)
本屆大會聚焦南繁硅谷建設,期間舉行多項戰略合作簽約,會上還有南繁種業集團揭牌儀式暨揭榜掛帥項目發布、“2024年中國種業十件大事”發布以及“2024年尋找玉米高產品種”結果發布等。
中國種子協會與國際種子聯盟合作簽約現場(央廣網發 甘景軒 攝)
據悉,大會將舉辦3場分論壇及系列專題活動,在生物育種、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種業仲裁創新發展等方面開展探討,其間還有供需對接會等專題活動。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