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三亞4月30日消息(記者 索迪)4月28至29日,2025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種展示觀摩會在三亞海棠灣國家水稻公園舉行。來自海南省內外有關單位、種業企業、種植大戶及糧食收購商近200人齊聚,共謀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次展示評價面向全國共征集來自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西、北京、河北、上海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水稻新品種新組合302個,展示面積130畝。

展示品種于2024年12月30日播種,2025年1月20日開始移栽,目前水稻開始進入黃熟期。田間整體長勢均衡,莖稈粗壯,株葉形態好,結實率高,穗大粒多,綜合性狀良好。

展示的水稻品種(央廣網記者 索迪 攝)

會議組織全國水稻產業界的11名專家對參展品種進行從生育期、整齊度、抗病性到豐產性等農藝性狀的田間鑒評,最終篩選發布20個南繁水稻優良品種。

一粒稻米,前端連著種植生產,后端連著儲加工,最終變成一碗好飯端上消費者的餐桌。

記者了解到,目前,每年由海南本地生產并進入商品流通渠道的稻谷在8萬噸左右,尚不能滿足海南市場需求,產能提升潛力巨大。

專家對展示的品種進行評選(央廣網記者 索迪 攝)

“海南南繁基地被譽為‘國家種業硅谷’,從這里可以看到全國水稻產業的發展趨勢。”隆平高科水稻首席專家楊遠柱介紹,今年參展品種的類型和綜合性狀均有進一步提升,不少品種兼具豐產、多抗和優質等特性,令大家印象深刻。

海南省農科院糧作所所長王效寧建議,海南好米應瞄準“米粉稻”等特專用型品種,推進全產業鏈開發,進一步提高產業效益。還要加快培育特優香稻,以此打造高端稻米品牌。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育紅表示,海南要加快推進形成優新品種、展示基地、種植技術、糧食加工、糧食收儲的產業閉環,打造海南自己的好品種、好稻米。

據介紹,三亞海棠灣國家水稻公園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2023年被全國農技中心認定為第三批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由海南省種子總站、三亞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共同建設。

附:

通過審定適宜海南種植品種(10個)

1.瑋兩優鈺占(海南好米金獎品種)

2.特優1029

3.特優2068

4.伍兩優鈺占(海南好米金獎品種)

5.峻兩優8294

6.耕香優晶晶

7.金龍優5號

8.壯香優1252

9.聚香絲苗

10.粵糯2號(特專型品種)

南繁苗頭品種(10個)

1.颶兩優鈺占

2.香禾優細絲苗

3.增香優璮香絲

4.伍兩優5287

5.中海優2號

6.海3兩優1186

7.海6兩優1186

8.更香優12

9.弘香優泰絲苗

10.特優8689

編輯:索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