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膝關節置換手術耗材從原來的9000多元降到了6000多元,核磁共振檢查從500多元降到了300多元,醫院這幾年控制醫療費用增長,為患者節省了一筆不小的支出。”近日,瓊海市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副主任張曉芳告訴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據了解,為控制醫療費用增長,瓊海市人民醫院推行單病種、臨床路徑管理;鼓勵和規范開展日間手術。同時,加強規范臨床醫師診療行為,每月質控臨床醫師開的檢查申請單并納入月績效考核。在一系列精細管理下,2024年瓊海市人民醫院門診次均費用202.31元,同比下降9.83%;住院次均費用7908.64,同比下降11.12%。
近年來,我省在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2023年以來,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我省公立醫院次均住院費用連續兩年低于全國水平,患者就醫負擔持續減輕。
能不做的檢查不做、能少用的藥少用、能日間完成的手術不讓患者住院、規范病種治療的臨床路徑,讓患者醫療費用明明白白,同時通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等手段,讓老百姓能夠在家門口把病看好。
“原以為這趟住院治療得花不少錢,家里人都很犯愁,出院結算費用時超出了我們意料。”近日,58歲的張阿姨(化名)因腦出血等病癥在海南省人民醫院白沙黎族自治縣分院(以下簡稱白沙分院)治療了16天后基本康復,一家人在辦理出院費用結算時長松了一口氣。
白沙分院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院門診診療數量已超15.8萬人次,與2023年相比增加了1.5萬人次,但門診費與住院次均費用呈現“雙減”態勢,對于不少病患而言,這無疑是一味慰藉身心的“良劑”。
在白沙分院院長王開瓊看來,在白沙加速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大背景下,白沙分院管理團隊通過精細化管理等舉措,在提高優質醫療服務水平的同時,有效降低了藥品、耗材等不合理性支出,同時臨床醫生堅持“慎開藥”“省用藥”,從而實現了診療費用“雙減”。(馬珂)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