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三亞4月27日消息(記者 蔡文娟)4月27日,三亞市召開2025年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會上,三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市旅文局等多個部門介紹了推進營商環境建設的相關舉措及成效,并回答記者提問。
三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謀劃開展“營商環境指標提升、產業營商環境服務提升、企業滿意度提升、營商環境影響力提升”四個工程。包括,力爭在獲得用電、國際貿易服務、政務服務便利、信用信息歸集等領域達到國內、省內一流水平;提高旅游市場監管水平、開發“科創+旅游”特色產品、做強“三亞榴梿”等一批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等;編制《審批要點標準化和智能導辦》“亮碼檢查”、涉企綜合監管等改革舉措;推出營商直播間、打造“秒懂政務”品牌等便民舉措。
新聞發布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蔡文娟 攝)
三亞市12345政府熱線創建局區長在線接訪制度,每周一三五早上9:00-11:30由熱線各承辦單位負責人到熱線平臺親自接線受理訴求。將用三年時間,實施涉企歷史遺留問題攻堅行動,加速破解歷史遺留問題,同時注重源頭防控和制度完善。
對于潛水、游艇等熱門項目,三亞市旅文局實行“一人一碼”“一艇一碼”的備案管理,加大對潛水等領域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打擊力度。構建了旅行社、酒店住宿業、景區景點等12項“綜合查一次”通用監管場景,建立多部門聯合檢查機制,規范經營行為,提升旅游服務標準。據了解,三亞設立5000萬元的三亞市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為企業發展“減負”,并兌現給各類涉旅企業獎勵資金1046.07萬元,近期還將撥付440多萬元用于支持住宿企業提質增效。
三亞海關圍繞當前外貿企業普遍關注的焦點、堵點、痛點問題,推出了《三亞海關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十二條措施》,如對進口化妝品、進口服裝等標簽技術整改實行遠程視頻監管,對出口危化品進行“批次檢驗”,持續放大“進境動植物繁殖材料特許審批新模式”實施效應,助力優質種質資源擴大引進,發揮“零關稅”等開放政策優勢助推深海科技產業聚集,簡化科考船舶通關監管,降低科研成本等。
新聞發布會現場(央廣網發 魏銘緯 攝)
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將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司法專項行動,保障所有市場主體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針對企業經營困局問題,堅持“多重整救治、少破產清算”,讓更多企業重整、新生、再出發,也讓不具備挽救價值的企業快速清退,釋放資源。此外,還將進一步推進數字法院建設,將訴訟服務從網上立案、網上繳退費等事前服務向網上閱卷、網上證據交換、網上開庭審等事中、事后服務延伸。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圍繞“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成本”,推出“極簡審批”工作指引、告知承諾制、企業籌建無費區、規劃豁免等多項改革舉措,實現項目籌建時間節省2個月、總體事項提速90.81%、累計節省企業成本9000余萬元。目前,已累計引進18所高校,招錄“海南專項”研究生6489人,初步構建起以基金投資、擔保貸款、科技保險及上市輔導為一體的金融服務體系。
三亞中央商務區將組建以黨委書記、局長為雙組長的營商環境工作專班,分設13個小組專項推進營商環境指標優化。同時,聘請12位企業代表作為“營商環境體驗官”,精準洞察營商環境堵點、難點、痛點,動態評估營商環境改革成效,推動服務模式從“單向供給”向“雙向奔赴”升級。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