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多月,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算力需求同比激增20%且持續攀升。”近日,長江日報從武漢市經信局獲悉,今年1至2月,受DeepSeek發布開源大模型帶動,武漢算力利用率迅速提升,較2024年上漲近20個百分點,達到74%左右。湖北科投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運營經理蔡維康告訴記者,從算力需求和利用率可以窺見,武漢“人工智能+”的行動步伐正在加快。

增長的需求從何而來?蔡維康向記者道出了新變化——從前是從事人工智能的企業在使用算力;DeepSeek爆火后,文娛、制造、互聯網等領域的企業也紛紛用了起來。

致力于頂級IP內容創作及全產業鏈運營的藝畫開天,正嘗試通過AI賦能效率提升。藝畫開天品牌總監張毅坦言:“AI技術的發展,不僅僅是工具層面的革新,更是創作思維和產業生態的重構。擁抱這一變革,能為行業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和增長點。”

蔡維康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外地的企業也可以通過網絡接入武漢的算力資源,進行AI模型訓練推理等工作,“今年,上海聯影智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廣電五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擎問科技(河南)有限公司等來自全國各地的‘新用戶’,也用上了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算力”。

“武漢超算中心偏向科研和計算領域,擁有400P算力的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側重于產業領域,幫助企業不斷擁抱人工智能。”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CTO李明舉說,“我們將更加關注產業應用,與大家配合在AI領域產生更多‘化學反應’。”

普宙科技是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老用戶”,曾使用其算力技術用來訓練小模型。企業AI算法工程師王勇說:“我們目前正在研發智慧城市方面的大模型,會思考、推理后進行二次判斷,從而大幅提升預警準確率。”

“因此,開年來我們的算力需求大幅增長,預計今年的需求量是去年的2.5倍,同時對顯卡性能的要求也更高了。”王勇透露,企業正在考慮部署自己的服務器,以支持大模型的研發和訓練。

面向持續增長的產業需求,武漢算力規模正不斷拓展。“當前,得益于超前布局,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算力儲備仍有余量。”蔡維康透露,以往更多應用在科研場景的武漢超算中心,正在服務越來越多的企業,今年下半年,武漢超算中心還將進一步擴容。

3月10日,《武漢市2025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正式發布,提出加快全市8家智算中心和2家超算中心建設,支持算力集群服務企業加快技術研發,拓展智算算力服務,參與智算中心、數據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方案目標顯示,到2025年底,推動全市算力規模達到4500P。(記者陳智 通訊員李楊 孫蕾)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