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武漢黃陂空港新城以一張音樂節門票為起點,掀起文旅消費的連鎖反應。五一當天,來自全國的近3萬樂迷齊聚武漢空港音樂廣場,現場人氣爆棚,成為這個假期武漢最火熱的打卡地之一。據預測,連續兩日的音樂節吸引近5萬名樂迷涌入,其中超半數從外省奔赴而來。這場融合音樂狂歡與文旅體驗的盛會,不僅點燃了年輕人的熱情,更帶動黃陂全域旅游消費持續升溫,成為假日經濟的一抹亮色。

五一當日,近3萬樂迷齊聚武漢空港音樂廣場觀看仙人掌音樂節。圖/仙人掌音樂節主辦方

一張票根串起跨省消費鏈

五一當天,武漢空港音樂廣場上,眾多樂迷懷揣著對音樂的熱愛,從五湖四海匯聚于此。現場及周邊熱鬧非凡,人流如織。廣場周邊的小吃攤、飲品店生意興隆,空氣中彌漫著美食的香氣。據了解,周邊的多家酒店在五一前就一房難求了,不少樂迷早早下單搶訂房間。

五一當日,近3萬樂迷齊聚武漢空港音樂廣場觀看仙人掌音樂節。圖/仙人掌音樂節主辦方

“原本只為音樂節而來,現在一張票還可以解鎖黃陂的山水,真的不要太劃算。”5月2日,來自杭州的樂迷小郭與內蒙古好友手持音樂節票根,在木蘭天池景區閘機前掃碼兌換半價門票。她告訴記者,自己提前一個月搶購音樂節門票,并預訂了兩晚音樂廣場附近的酒店。五一當天,她們現場感受了仙人掌音樂節的火爆氣氛,在得知門票可以半價游木蘭景區后,小郭和朋友立馬規劃了第二天“白天游木蘭、夜晚蹦現場”的行程,人均消費預算從2000元追加至3000元,“景區半價、住宿難訂,連打車軟件都顯示周邊需求激增,黃陂真的‘火出圈’了。”小郭說。

像小郭這樣的“跨省組合”并非個例。黃陂區文旅局數據顯示,音樂節期間外地游客占比超60%,帶動周邊酒店、民宿預訂量激增。

這張薄薄的票根,正成為黃陂文旅的“流量密碼”。音樂節主辦方與黃陂木蘭部分景區聯合推出“憑票根享半價”政策,外地樂迷憑電子票夾和本人身份證原件,可享受半價游覽木蘭云霧山、木蘭天池、木蘭花鄉等景區。

黃陂文旅的“票根經濟”精準擊中年輕消費群體。音樂節期間,距武漢天河機場15分鐘車程的空港新城成為樂迷集散樞紐;黃陂木蘭景區二次消費收入占比較平時明顯提升,木蘭草原夜間露營、木蘭不夜城漢服旅拍等體驗項目收入激增;餐飲消費半徑從音樂節現場擴散至10公里外,連地方特產“黃陂三鮮”日均銷量也較平日有所增長。

“票根不是終點,而是消費旅程的起點。”黃陂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每張音樂節門票平均撬動餐飲、住宿、交通等消費超過1000元。這種以文化IP為入口、以優惠政策為吸引、以在地體驗為延伸的模式,讓“流量”產生“留量”——數據顯示,近四成外地樂迷選擇在黃陂停留2天以上,較普通游客人均消費額高出40%。

“半價游木蘭”激活文旅新活力,景區接待量創新高

借勢音樂節流量,黃陂文旅打出“組合拳”。木蘭天池、木蘭花鄉、木蘭云霧山等景區聯合推出門票半價優惠,形成“白天游山水、夜晚享音樂”的文旅閉環。數據顯示,5月1日當天,木蘭草原接待游客3.5萬人次,景區9個停車場近萬個車位爆滿;主打國潮夜游的木蘭不夜城首日客流量達2.6萬人次;甘露山文創城單日迎客3.6萬人次,區域內民宿入住率飆升至100%。

木蘭草原游人如織。圖/黃陂文旅

“音樂節+景區”的聯動模式成效顯著。黃陂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分析,年輕群體更傾向“主題式旅行”,音樂節作為文化IP,能精準吸引消費力強、熱衷打卡的外地游客,“他們往往延長停留時間,帶動餐飲、住宿、交通等二次消費,形成文旅消費乘數效應。”

甘露山國際滑雪場人頭攢動。圖/黃陂文旅

這場音樂盛宴的背后,是黃陂區深化“文旅+”戰略的積極探索。近年來,當地持續培育音樂節、露營季、國風市集等新業態,將生態資源轉化為體驗型產品。此次仙人掌音樂節選址空港新城,毗繞城高速與地鐵站點,1小時交通圈覆蓋武漢都市圈主要城市,區位優勢進一步放大文旅輻射力。

木蘭不夜城吸引了眾多游客。圖/黃陂文旅

“我們正在把每張票根變成‘黃陂體驗通行證’。”黃陂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強化“節慶活動+特色景區+在地文化”的融合模式,通過差異化文旅IP打造,構建“引得來、留得住、玩得嗨”的消費生態,讓“流量”真正轉化為“留量”和“增量”,構建“文旅商”一體化消費場景。

這個五一,音樂與山水在黃陂碰撞出文旅經濟的新火花。當音樂聲漸息,這張承載著山水記憶與文化基因的票根,仍在持續釋放黃陂文旅的“長尾效應”。

編輯:趙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