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首場院士科普報告會開講 李德仁描繪時空智能廣泛應用場景
3月19日,今年首場“荊楚科普大講堂”(科協講堂)院士科普報告會在武漢市洪山禮堂開講。武漢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應邀作首場報告,他以《時空智能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為題,為全省400名機關干部描繪了時空智能的廣泛應用場景。
在90多分鐘的報告中,李德仁以宏闊的學術視野,運用嚴謹翔實的數據、具象生動的案例,系統闡釋了時空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的四重維度:在理論層面,構建PNTRC(定位、導航、授時、遙感、通信)技術矩陣;在應用層面,貫通空天、空地、水面水下、深空等立體場景;在產業層面,通過人工智能引導下的通導遙一體化的大眾化服務,催生多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在戰略層面,提出測繪學向時空智能學躍遷的“湖北方案”。
會場多次響起熱烈掌聲。“李院士的報告描繪了時空智能的廣泛應用場景,為我們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產業倍增戰略’總體部署開闊了視野、啟迪了思維。”一位省直機關干部表示。
近年來,省科協大力實施科創湖北、科普湖北、科智湖北和科技工作者之家“三科一家”工作體系。“荊楚科普大講堂”(科協講堂)作為湖北科普的重要名片,堅持聚焦湖北經濟社會建設主戰場,2024年舉辦高端科普活動127場。今年,省科協將持續舉辦形式多樣的院士科普活動,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建設貢獻力量。(記者包東喜、通訊員高笛、肖凱)
編輯:趙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