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校萬企供需對接會”在漢舉行 提供崗位近9萬個,涉及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

3月23日,“千校萬企供需對接會”(鄂湘贛地區專場)暨“湖北百校聯動”2025屆高校畢業生春季供需見面會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行。近400家企業亮崗求賢,吸引三省100多所高校畢業生踴躍參加。該活動由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湖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近9萬個崗位虛位以待

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比亞迪集團、湖北省地質局、中建三局、武漢光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用人單位帶來的19000余個崗位,涉及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制造業、材料化工與生物制藥等多個重點領域。

“近年來,中核集團年平均招生量8000余人,2024年華中地區簽約1438人,占比16%。”中核集團中核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畢升介紹,“我們制定了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全面薪酬激勵保障機制,堅持讓科研人員拿最高薪,并在安居、落戶等方面保障無憂。”

比亞迪帶來了研發技術、技術支持、生產運營、售后服務、人力資源、投資等20多個崗位,涉及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統計學、新聞傳播學等十多個專業。

為更好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活動現場還專門設置校企供需對接環節,來自全國各地近200家企業,與參會高校圍繞定向人才培養培訓、就業實習基地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內容洽談對接,達成合作意向的校企雙方現場簽約。

活動期間,“千校萬企供需對接會”還同步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舉辦“珞櫻有約 職為你來”“筑夢遠航”“春季校園雙選會”等活動,全國1600余家企業現場招聘,提供崗位近7萬個,吸引近5萬名畢業生參加活動。

企業看重學生創新能力

招聘會現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觀察到,不少企業看重學生的學習與創新能力。“我們希望畢業生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能不斷學習發展,跟得上公司業務的更新。”武漢數字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陳先生介紹,該公司技術和算法的崗位會優先選擇計算機、數學和物理等專業的畢業生,但其他崗位則沒有太大限制。

而一些企業則看重畢業生就業的穩定性。“除了專業素質,我們希望畢業生有更強的穩定性。”武漢一家環保企業相關負責人楊先生坦言,“招應屆大學生最擔心的是,培養了兩年剛上手后就跳槽了,所以希望能招到踏實的學生。”

“工作地點在哪里?”“以后可以調回武漢嗎?”現場,記者發現,求職的畢業生們除了考慮薪資待遇、個人發展前景、專業對口外,也非常注重工作地點。

武漢人萬同學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他更希望能留在武漢工作,“目前武漢對應屆畢業生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例如租房補貼和創業扶持等,讓我很有安全感,而且家人朋友都在身邊。”萬同學說。

來自南昌的張同學也希望能在武漢工作,“我的不少學長都在武漢工作,聽他們說很不錯。我也很喜歡武漢,發展前景大,機會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熹 通訊員 梁煒 焦思勤)

編輯:左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