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4日消息(記者田芳毓)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際投資銀行高盛表示,從宏觀經濟管理的角度看,目前中國的產出接近潛在產出水平,通脹率接近目標通脹水平,可以說,中國經濟已經非常接近“甜蜜點”。對此,中國專家表示,想要真正達到“甜蜜點”,首先要以客觀理性的態度,打贏三大攻堅戰。
專家:中國債務風險變得更加可控
“甜蜜點”不能算是非常標準的經濟學術語,它通常被用在高爾夫球具的廣告宣傳中。當用球桿的“甜蜜點”去擊球,可以認為能量沒有損失,球會飛得很直,而且球速最快。放在經濟領域里,記者理解為是一種好的機遇。
高盛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迪安竹認為,2017年對中國經濟而言是非常好的一年,中國在一系列政策收緊的背景下實現了較快增長。因而他說,中國經濟已經非常接近“甜蜜點”。他認為,這些政策收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加強針對影子銀行等領域的金融監管,抑制了整體信貸增速。迪安竹認為,“一兩年前,還有不少投資者和分析師擔心中國債務問題。但現在看來,隨著信貸增速放緩,中國的債務風險變得更加可控。”
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表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位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首,不可盲目樂觀。
石磊說:“如果影響債務的多種原因、未來償債的周期和未來中長期償債的能力仍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與其更多地強調樂觀情緒,還不如強調深化供給側改革,強化經濟結構調整,強化科技創新能力。”
專家:預計2018年PPI同比增速會回落
政策收緊體現的第二個方面是,加強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調控,遏制了房價過快上漲。第三個方面則是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行而沒有產生更廣泛的通脹壓力。
數據顯示,2017年PPI由上年下降1.4%轉為上漲6.3%,結束了自2012年以來連續5年下降的態勢。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預計,2018年PPI同比增速會回落。“我們國家管理物價其實有著比較豐富的經驗。關于PPI,市場普遍預計2018年會比2017年更低一些。但是最近原油價格出現明顯回升,這就使得國內的PPI可能最終會比現在主流市場預計的4%左右要高一些。對這些,(我們)應該保持謹慎的態度。”
專家:貨幣政策重點應放在控制金融風險
展望2018年,迪安竹認為,中國的政策收緊預計更多是監管政策的收緊,包括針對影子銀行、環境污染等領域,而不是加息等貨幣政策的收緊。
石磊表示,他的判斷基本與此保持一致。“不應該把我們貨幣政策的重點一直集中在利率控制或者準備金率的控制上。貨幣要控制的主要還是金融風險和過度的杠桿率。而環境污染主要還是關系到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問題。”
魯政委也表示基本認同高盛的看法,但在加息問題上,他認為,今年央行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操作。
魯政委說:“如果(高盛)指的是貨幣市場利率,如果是指公開市場操作的基準利率和存貸款的基準利率,央行很可能在2018年會出現不同的操作,并不是所有的利率都不會動。”
央廣短評:實現結構性改革目標 才能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已經非常接近“甜蜜點”。這從一個側面表明我國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目標明確、措施得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8項重點工作中,第一項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表象上是速度問題,實質上是結構問題。比如農業,持續多年豐收,但重要作物的種子技術都控制在別人手里;比如制造業,雖然上了一個大臺階,但還缺少很多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
“非知之難,行之惟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要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同時“大力培育新動能”“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可以說,這些都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的難點問題,也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手段。
要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必須持之以恒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釋放供給側潛力,有效防控風險,才能推動我國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