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3日消息(記者張佳琪)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城養中心”)于3月底起,依據季節性病害的特點,集中開展春融期市管城市道路針對性治理工作,保證北京市管城市道路通行安全、舒適。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此次集中治理涉及北京市管城市道路111條,目前已完成約50%,計劃5月上旬全部完成。
城市道路集中養護有較明顯的季節性特點,一般可分為春融期間、汛前、汛后和入冬前四個階段,目前正處于春融期間病害集中治理階段,主要針對坑槽、擁包和松散等病害進行處置。為減少施工對市民出行的影響,施工作業均在0點至5點進行。
為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為保障城市道路橋梁設施正常運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城養中心組織各參建單位不間斷地開展常規養護維修工作,為城市運行和復工復產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務。
對此,城養中心成立專班,編制防控及應急預案,建立以中心、監理和養護單位為主體的三級防控體系,采取人員建賬、跟蹤監測、規范消殺、按時通風等措施,落實人員、場所滿足防控要求,確保養護維修工作安全、有序開展。
共涉及111條城市道路
記者了解到,本次治理共涉及二環路、三環路、建國路等111條城市道路。
針對金融街、國貿、中關村等企業集中區域的西二環、東三環、中關村北大街等道路重點進行瀝青路面病害治理,治理面積約7萬平方米;針對回天地區、望京區域等大型生活區域內的安立路、北苑路、望京西路等道路重點進行步道病害治理,面積約1萬平方米;針對東直門、CBD、西三旗等公共交通出行需求旺盛區域的東直門內大街、建國門外大街、西三旗東路等道路沿線地鐵站、公交站進行治理,共涉及96個站臺、站口。
集中治理在兼顧需求的同時,也為設施防汛、度汛工作奠定基礎。通過灌縫的方式,對約12萬延米瀝青路面裂縫進行治理,以減少和防止雨水進入道路結構內部,延長道路結構使用壽命,提高設施運行安全。
已基本實現工程車輛環保達標要求
為落實大氣環境治理工作,城養中心貫徹執行《北京市藍天保衛戰2018年行動計劃》相關要求,落實更新作業設備、淘汰不合格車輛、更換“國五”標準工程車等工作,并在道路巡查工作中引入電動汽車,目前已基本實現工程車輛環保達標要求。
為進一步減少作業噪音和尾氣污染,按照《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行動計劃》要求,城養中心在“巡養一體化”班組作業方面,試點引入移動電池電源,取代燃油發電機,預計后期將減少環境污染作業點位10萬處/年。這一措施在有效降低環境影響的同時,還進一步擴大了維修作業范圍,提高了維修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