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送外賣就是為了養家糊口,但經歷了這次疫情,我覺得我們的職業很偉大,因為我們遞送的是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更是人間的溫暖與希望……”曾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快遞小哥高治曉,日前作為外賣騎手代表,參加了十三屆全國政協第37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得益于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外賣餐飲行業近年來發展態勢迅猛。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外賣食品更以“無接觸”的優勢,有力支撐了餐飲經濟,為消費者提供了便利。

  如何確保食品安全水平跟得上行業發展速度,進一步提高我國外賣食品安全水平,成為政府、商家、公眾的共識。此次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以“完善外賣食品安全監管”為主題,邀請了外賣行業相關企業負責人、騎手代表等參加了會議。

  外賣市場發展迅猛 無接觸配送獲國際標準立項

  艾瑞咨詢行業報告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線上餐飲食品消費中,外賣市場規模約6600億。

  早在6月10日,全國政協“完善外賣食品安全監管”調研組在北京開展重點提案督辦調研時看到這樣一幕——在眉州東坡酒樓望京博雅店二樓的一處消毒櫥柜,擺放著各類打包好的食品,來取餐的外賣騎手不必接觸店里的工作人員,直接核對外包裝上的信息卡取餐即可。

  無接觸,并不代表信息不可追溯。調研組注意到,每個包裝袋外面貼著一張“眉州東坡無接觸外賣安心卡”,上面寫著菜品制作人、配餐員的姓名、體溫以及餐廳新品、接待服務員的名字和電話。

  據了解,由美團與中國貿促會發起的《無接觸配送服務指南》(Guidelines for Contactless Delivery)已獲ISO國際標準立項,有望在全球進行推廣實施,為全球無接觸配送提供權威指導。疫情發生以來,美團在行業首推無接觸配送、無接觸智能取餐柜、無接觸外賣防護罩、美團買菜無人車配送等產品和服務,為消費者提供安心服務,助力復產復工。

  小哥感受“被認可” 食品安全持續改善

  外賣小哥高治曉在發言中提到,“最近國家把我們騎手正式命為‘網約配送員’,成了社會的新職業,我們心里特別高興,因為自己的工作能被認可,希望將來有更好的展。”

  “能被認可”———簡單四個字,反映出外賣騎手這個龐大群體的心聲。而評價系統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也對餐飲企業、配送員服務起到規范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潘新洋建議,政府監管部門要盡早介入現有評價機制,加強與平臺合作,利用大數據排查、線下安全員調查、開展聯合檢查等方式,從源頭上防控外賣食品安全隱患。

  近年來,我國餐飲食品安全水平持續提升。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抽檢司發布的年度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顯示,2019年餐飲食品抽檢合格率97%,較上年提升0.9個百分點。餐飲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對外賣食品安全的保障也起到了積極助力作用。

  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穆榮均表示,相對堂食外賣有三個特殊性:一是要抓好配送,比如美團每天有80萬騎手在路上,外賣加強配送員培訓,制定嚴格的餐箱消毒等操作規范,確保配送安全。疫情期間,美團推出的電子安心卡可在線查詢騎手體溫等信息,“無接觸配送”有望成為國際標準;二是要用好包材,目前泡沫餐盒等不合規的包材基本退出市場,下一步的重點是包材減量化、可降解、更環保;三是在消費者不到場的情況下,保障加工服務水平,這既需要管好餐飲商戶上網經營的證照審核,也需要探索事中、事后的監管方法。

  完善小餐飲入網政策 探索事中、事后監管

  據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與美團共同完成的《中國小餐飲治理與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互聯網+”時代下,各地結合地域特點,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授權,探索以登記備案為核心,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為支撐的小餐飲治理法規政策,依法將小餐飲納入監管視野。

  據統計,全國已有28個省份出臺小餐飲登記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許多省份還依法明確取得合法經營資格小餐飲,既可以線下經營,也可以通過外賣為周邊社區群眾提供外賣服務,這些舉措通過規范引導、幫助扶持、清理整頓相結合的方式,變堵為疏,取得了良好效果。

  全國政協委員羅建紅通過浙江分會場連線,分享了當地網絡訂餐配送的操作規范、地方標準的實踐成效。“目前國家層面還沒有針對網絡餐飲外賣的規劃和行業標準,第三方平臺、餐飲行業和食品安全監管由不同部門管理,建議加強相關部門的統籌協調,制定出臺外賣餐飲行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外賣促進了就業和消費,在后疫情時代行業更有積極意義。

  “建議進行有效、適度監管,讓網絡訂餐更加安心舒心。”羅建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