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7日消息(記者劉源源)目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出現“空心化”情況。大量學生到城鎮學校就讀,導致城鎮學校“擁擠”,而鄉村學校“空校”。
來自吉林的全國政協委員秦和,近期就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空心化”問題進行了調研。她在調查中發現,目前村義務教育學校的大量學生到城鎮學校就讀,導致城鎮學校“擁擠”,集中體現為大班額問題。同時,許多鄉村學校在校生迅速遞減,有的地方甚至出現“空校”現象,也就是“空心化”。這客觀上造成了教育資源浪費。一些農村地區不僅老校“空心化”,新建校也面臨“人去樓空”,處于閑置或半閑置狀態。
秦和委員認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空心化”和我國城鎮化進程幾乎同步,但近年來日趨嚴重。農村學校“空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深遠的。直接效應來看,不僅導致教育資源巨大浪費,還造成農村學生上學的極大不便,加重農民的教育負擔,給城鎮教育資源供給帶來壓力;從長遠影響看,學校“空心化”,將逐步導致大量人口遷出鄉村,導致鄉村整體凋敝。
秦和委員說:“長期以來,學校在鄉村的存在,也是鄉村的希望所在。如果沒有學校、沒有讀書聲的鄉村,將是多么沉悶、乏味。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如果不能避免鄉村凋敝,將是難以承受的代價。”
秦和委員分析了農村學校“空心化”的原因。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可避免帶來鄉村人口向城鎮流動,客觀上減少了鄉村學校的生源。二是一些地方鄉村學校建設規劃與城鎮化進程脫節,沒有提前預見到人口流動對生源的影響。三是許多地方鄉村學校教育質量普遍不高,不少農村家庭為選擇有基本質量保障的教育,不得不送孩子到城鎮學校就讀。近年的研究顯示,厭學已成為一些地方農村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這正好與第三個方面的原因形成印證。
秦和委員認為,鄉村學校“空心化”現象需引起高度重視。一旦成勢,想扭轉將付出巨大代價。她說:“解決這一問題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她認為破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空心化”難題,不能就教育看教育,要立足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大背景,將鄉村教育置于鄉村建設的大視野下進行思考和謀劃,從根本計,從長遠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