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南通5月22日消息(記者姚東明)江蘇省南通市市長韓立明今天在2017年度江海國際博覽會開幕式上介紹說,江蘇省政府已批復同意《南通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總體方案》。經過3--5年的努力,南通將基本建成一個集“生態屏障、產業腹地、創新之都、文化名城”于一體的上海“北大門”。
統計顯示,上海15%的超高層建筑出自南通鐵軍之手,南通30%的高層次人才、40%的創投風投機構從上海引進,50%以上的企業與上海合作,60%的進出貨物通過上海口岸,與上海共建7個合作園區、落戶億元以上項目近100個。今年4月27日,南通對接服務上海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并計劃從今年開始,每年在上海舉辦一次對接服務上海大會活動。目前,南通市已經成立了對接服務上海專門機構,具體實施方案正在抓緊制定之中。
韓立明表示,南通將在上海邁向卓越全球城市的進程中建設上海“北大門”,搶抓上海“1+6”大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機遇,有序承接上海功能疏解,追求外部形象和內在水平向上海看齊,打造與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相配套的Ⅱ型大城市。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的《總體方案》涉及四方面主要內容:第一、對接上海建設更加開放的國際樞紐門戶,提升南通交通互聯功能;第二、借力上海建設更具活力的創新之城,打造南通產業腹地和創新之都;第三、學習上海建設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彰顯南通文化名城內涵;第四、助力上海建設更可持續的生態之城,守護南通生態屏障。
從港口角度看,南通要做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江海組合強港、長三角北翼重要航空港和華東地區重要信息港,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與上海實現40分鐘左右高鐵通達、城市軌道交通無縫換乘。產業和空間上,則形成“三城”和“三基地”,即創新創業生態城、通州灣臨港產業城、啟東生命健康科技城,以及現代先進產業協同發展基地、文化旅游休閑度假基地和優質農副產品市場服務保障基地,全面對接服務上海。
韓立明表示,從現有滬通產業合作的實踐看,“研發在上海,生產在南通;孵化在上海,轉化在南通;前臺在上海,后臺在南通”三種滬通產業合作模式已初見端倪,未來或將成為主流。
韓立明強調,要與上海一起共同守護區域生態本底,強化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產業布局優化,實施以“產業準入、區域準入”為核心的最嚴格環境準入制度,完善陸海生態一體化保護機制,與上海共同打造長江生態大保護的標桿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