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沙9月28日消息(記者鄧文輝)28日,記者從湖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湖南省共實施了69項農村改革任務,出臺了35個農村改革專項文件,開展了23項改革試點,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湖南特色的農村改革新路。
據湖南省農委黨組書記、主任劉宗林介紹,湖南省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穩固“基本盤”、增強“新動能”的重要舉措,持續加大推進力度,4年來,共實施了69項農村改革任務,出臺了35個農村改革專項文件,開展了23項改革試點,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湖南特色的農村改革新路。
一是實施了一批“四梁八柱”性改革。整省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今年底可基本完成任務。國有林場改革全面完成,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全面推進,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全面實施,新一輪農墾改革穩步推進。
二是啟動了一批關鍵領域改革試點。11個縣市區開展農村承包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6個縣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試點,51個貧困縣實現“財銀保”試點全覆蓋,農業特色保險品種增加到19個,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開始破題,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穩步推進。
三是推進了一批重要政策制度創新。建立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培育扶持制度,建立了土地流轉市場運行規范和工商資本流轉耕地、林地監管制度。51個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省直管縣整合涉農資金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益陽市、南縣涉農資金整合有力有序、成效明顯,實行新農村建設以獎代投、農業綜合開發“先建后補”政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制度加快建立。
四是抓好了一批薄弱環節改革攻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體制機制基本搭建,實現貧困線和低保線“兩線合一”,“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模式在全國推廣。縣級下放農村建房審批權改革加緊推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現省域全覆蓋。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村級集體經濟加快發展,全省有經營收入的行政村達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