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5月7日消息(記者楊振)作為我國重要的港口城市,疫情期間深圳如何保障國際國內水上運輸通道暢通便利、提高運輸服務成為關注焦點,為此,深圳海事部門推出一些列助力港航企業全面復工復產的舉措,精準做好國際航行船舶船員疫情防控、依法保障船員合法權益方面。

  在海事業務的審批和辦理上,大力推行“不見面辦理”海事業務和“零接觸”海事監管。實施“不見面辦理”“容缺辦理”“預約辦理”“延期辦理”等辦理方式。充分利用海事政務服務平臺,對可在網上申請的項目,實行全流程網上辦理,對確需提交紙質材料的事項,通過郵寄等“不見面”方式提交。對需要交驗證照原件的事項,申請人可在信用承諾基礎上容缺辦理,在疫情結束后15個工作日內再補辦原件交驗手續。對于國內航行船舶,在疫情防控期間到期且無法按期辦理年檢、審核或換發的,可延期辦理。在海事監管工作中,推行“零接觸”現場監管,通過深圳海事監管服務平臺等“智慧海事”手段,更加精準篩選高風險檢查對象,通過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視頻監控、無人機輔助執法、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遠程核查等手段和方式,對受檢對象實施“零接觸”現場監管。疫情期間,“不見面辦理”業務量占到了海事業務總量的98%。

  持續完善“綠色通道”“單一窗口”等工作機制,為疫情防控物資、重要生活生產物資、重要民生物資運輸船舶優先提供優質海事服務,保障重點物資運輸暢通。通過海事智能AR現場支持系統、網絡在線視頻等方式,對船載貨物集裝箱實施遠程開箱檢查,促進船載貨物集裝箱快速通關。推動實現銅鼓航道全天候通航,優化交通組織服務。加快推進“單一窗口”功能覆蓋海運和貿易全鏈條,保障了船舶“申報零差錯、通關零延誤”。疫情防控期間,“單一窗口”應用率保持100%,海事申報環節提交材料由原來24項精簡至12項,平均申報耗時從1.5小時降至0.16小時。

  重點服務灣區重大工程和城市建設項目。對于重大涉水工程和深圳城市重點建設項目建立“一對一”定點聯系制度,及時了解工程復工困難和需求。對于需要開展技術評審的水工審批項目,采取專家函詢、線上會商等方式提供“馬上辦”服務,確保深中通道等灣區重大工程不間斷施工。助力破解深圳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復工復產“難點”,疫情防控期間棄土運輸臨時裝船點作業期限屆滿的,在相關作業條件、環境等要素未發生變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有效落實的基礎上,允許臨時裝船點作業期限自動延期到疫情結束。

  降低進出口環節收費,減輕企業運營壓力。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交通運輸部的有關部署,從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免收進出口貨物港口建設費,支持物流業紓解困難,加快恢復發展。從2020年3月1日至5月6日,深圳共免征港口建設費6069.6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