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4日消息(記者劉柏煊 張慧娟)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已經拉開大幕。首場主題論壇“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14日舉行,業內人士在論壇上表示,中國電影已經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要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電影市場體系。另外,2018年“批評家選擇”十部優秀國產影片名單也在論壇上出爐。
論壇現場。(央廣記者劉柏煊 攝)
知名電影導演謝飛在現場表示,中國電影的發展壯大得益于持續的改革,不光是創作理念和手法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在投資、營銷、發行等多方面的產業化改革,“我們這七十年,特別是這四十年,在藝術創作方面我們有很多經驗要總結,但是我覺得市場管理和市場發展方面的經驗是更重要的。電影是個產業、是種商品,電影產業要發展需要多方面共同進步。”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饒曙光認為,中國電影已經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質增效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電影市場體系,讓農村題材電影、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戲曲電影等這些相對小眾電影獲得應有的市場地位,“我們要構建一個完善的市場體系,就是要保障多類型、多品種、多樣化的電影都能夠各得其所,都能夠有效對接自己的目標觀眾群體,都能夠實現自己的良性發展,那么中國電影的發展才是更加健康和更加可持續的。”
主辦方還在論壇上公布了由專家學者投票選出的2018年“批評家選擇”十部優秀國產影片,它們是《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無名之輩》《影》《無雙》《邪不壓正》《江湖兒女》《阿拉姜色》《暴裂無聲》和《找到你》(電影排名不分先后)。
記者梳理,在這十部影片中現實主義題材占到絕大多數,十部影片的國內票房加起來接近105億,貢獻了去年全國總票房的約17%。業內觀點指出,2018年是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大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正在成為國內電影市場的新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