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長興供電公司護纜班班長陳杰在“滬電1號”上用望遠鏡巡查江面情況。張天弛攝

  “長橫通道內出現一艘施工船,需前往巡查。”上海長興供電公司護纜班班長陳杰一聲令下,在長橫對江渡碼頭待命的“滬電1號”工作船立即離岸前往目標水域。

  這個特殊班組是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唯一一個在江上工作的班組,全班7名成員駕駛著護纜船“滬電1號”,“上天入水”、全年無休地守護著長興島和橫沙島的輸電生命線——江底下的崇明長興-110千伏過江電纜和江面上的長橫大跨越線路。記者日前登上“滬電1號”,體驗了一番班組成員的工作。

  電力哨兵定時定點巡查長江口

  2006年建成投運的崇明長興-110千伏過江電纜在長江隧橋未通車前,一直是長興島唯一外來電源,至今也仍是島上備用電源。過江電纜甫一投運,陳杰就開著“滬電1號”開始了江上巡檢,至今已有15個年頭了。

  “入水”的電纜潛埋在江底,長約7000米,順著水底的溝壑鋪設,最深處有十幾米深,最淺處只有五六米,距離水底淤泥不足一米。“電纜區域為禁錨區,如果有船只在此拋錨,拉起時就有可能勾起電纜,甚至把電纜扯斷。”陳杰說,他們的職責就是守衛電纜,24小時監視著附近水域有無船只拋錨停靠,或發生禁錨區內違章捕魚作業。

  班組7名成員采取輪休制,每組3至4人,一次輪值3天左右。其間除定時定點在水面巡查外,還依靠搭載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實時監測禁錨區域內是否有船舶違規停泊。陳杰告訴記者,隨著船只航行規范意識的提高,近十年來違規拋錨的船只越來越少了,即使停泊也多是緊急突發情況。

  護纜班的另一重要職責是守護架空在江面上的長橫大跨越線路不受外破影響,這也是長興—橫沙的唯一電源線。據陳杰介紹,這條架空線垂度最低處僅40米高,去掉電線的安全距離和水面潮汐起伏,規定的凈空安全高度為30.5米,超過此高度的船只不能在此駛過。“目前我們在電線上懸掛了可發光的警示標示提醒來往船只。”陳杰說,在AIS系統上可以實時看到來往船只的高度,如果發現超高船只,“滬電1號”就會前往引導其降低船只主甲板以上設備高度,并繞開架空線最低處行駛。

  班組成員個個是“常駐將軍”

  結束采訪時,“滬電1號”一層的小廚房里飄來了西紅柿炒雞蛋的香味。班組成員黃袁錦正在為同事準備午飯。他告訴記者,每次輪值,班組成員吃住都在船上,上船前他們會備好三到四天的食材。然而,遇到臺風、大霧等惡劣天氣,在外巡查的“滬電1號”就無法靠岸,大家就只能以榨菜蛋花湯配飯充饑,最長的一次這樣堅持了七八天。

  這時,輪機長季馮正也剛從主甲板下的輪機室里鉆出來。一開門,刺鼻的燃油味兒瞬間彌漫開來,記者被熏得眼睛都睜不開。季馮正說,每次當班,他都要在輪機室里執行例行巡查,夏天的時候,悶熱的輪機室里溫度可達60℃,別說進去工作,哪怕就是呆上一小會兒,汗水就會像打開的水龍頭,關也關不住。

  采訪當天,長興島風力不大,但“滬電1號”因體量較小,隨波在江上浮浮沉沉、搖晃不停。護纜班的7名成員就在這艘船上,十幾年如一日,守護著兩岸單位和數萬居民的用電安全。陳杰驕傲地告訴記者:“過江電纜投運至今,沒有發生過一次因船只拋錨而引起的事故,如今長興、橫沙兩島的供電可靠性已達到99.9965%,島上數萬名居民和大型用戶的用電都有了穩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