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5月14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地處上海市中區的黃浦區集聚了各類紅色革命舊址遺址及設施140余處,獨一無二的紅色資源和悠久綿長的革命文化構筑了其豐厚的紅色底蘊。
近年來,黃浦區始終堅守建黨初心、弘揚建黨精神,全力打造“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區。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紅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脈
上海格致中學致學社的同學們(央廣網發 上海格致中學供圖)
“同學們,我們上海市黃浦區是紅色基因的起源地,我們這邊有興業路的一大會址,還有復興路的又新印刷所,它曾經印過中國第一本《共產黨宣言》。我要請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上海會成為紅色的起源之地?”
“因為歷史和地域的關系,上海在中國歷史上有雄厚的經濟基礎,而且他還成為了通商口岸,他吸引了很多思想先進的人才。”
“我覺得上海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然后很多外來的思想文化在這里碰撞并發出了,很多新的思想,這為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上海格致中學致學社的老師和同學們正在上一堂生動的思政課。作為上海市優秀中學生理論學習組織,致學社成立24年來,在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和理論水平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學生表示,在來到致學社學習之后,他發現共產黨是非常親民的政黨。共產黨做的每一個決定,還有每一項政策的發布,都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的。還有學生表示,希望自己能夠好好學習,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致學社舉辦暑假活動“采訪身邊的共產黨員”(央廣網發 上海格致中學供圖)
目前,致學社在每周五下午固定有兩節課,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創新生動地將“思想大課”上得精彩,僅高一年級就有將近70位同學參加。上海格致中學思政課老師印云亮告訴記者,黨史教育一定要讓學生感同身受。所以印云亮在講課的過程中,會播放《鐵人王進喜》《北斗》等紀錄片,也會帶同學們走出課堂,深入到各類紅色教育基地。當看到通過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奮斗帶來如今社會的發展,以及和學生們親身經歷相結合,學生們都深感在黨帶領下的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
近年來,黃浦區不斷引紅色、革命的源頭活水灌溉未成年人的心靈,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和認知規律,推出了紅色繪本、童謠、游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激發愛黨愛國情懷,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效。“上海黃浦區是黨的誕生地所在區,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是我們一以貫之的使命擔當,并且把紅色基因深深融入文明城區創建。”上海黃浦區文明辦副主任高正輝說。
牢記“以民為本”宗旨 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由于歷史原因,上海黃浦區各類老舊房屋密集且年代久遠,房屋質量較差。為著眼舊改換擋提速,上海黃浦區創新推出“1+1+X”黨建聯建工作模式,形成了寶興里舊改群眾工作“十法”等成功經驗,把征收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上海淮海中路街道順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唐訶表示,她所在轄區的居民一心盼著動遷,但一旦動遷政策來了之后又有些猶豫不前,一方面是對老土地的不舍,另外一方面也對征收政策不明了的擔心。因此,居委會干部只能打感情牌勸說他們,在政策方面主要是有征收事務所為居民進行詳細解釋。
上海黃浦區老舊居民區(央廣網記者林馥榆 攝)
上海黃浦區老舊居民區(央廣網發 黃浦區供圖)
“我們以前住的屋子連一個裝空調的地方都沒有,也沒有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夏天的時候,到了后半夜還要起來沖一個涼水澡。我們是日盼夜盼,就盼著有一天拆遷能輪到我們。”上海黃浦區動遷居民黃勤告訴記者,當得知陽光拆遷輪到自己身上心情十分感動。整個拆遷過程公平、公正、公開,確實是老百姓的福音。
上海黃浦區建國東路70街坊房屋征收辦公室內,居民積極簽約(央廣網記者林馥榆 攝)
近年來,上海黃浦區在舊區改造上不斷提速,用時122天完成了2119證居民全部簽約,創造了近年來上海市大體量舊改項目居民簽約完成時間的新紀錄。對此,黃浦區及時總結寶興里項目經驗,在簽約質量、企事業單位征收、程序銜接等方面提效明顯,一輪征詢到兩輪征詢的周期從以往的6個月逐步壓縮至2-3個月。2020年全年,黃浦區實現14個項目啟動生效,舊改征收總量達21100戶。
今年,上海黃浦區將按照“能多則多、能快則快”方向,繼續踩足“油門”跑出“加速度”,全年確保完成舊改目標2萬戶。上海市黃浦區委書記杲云:“今年黃浦區大概完成兩萬三千戶,‘十四五’期間基本完成。絕大部分采取的是‘人走留房’,使老百姓盡快解決居住問題。另外一部分群眾是‘留房留人’,對居住的房屋包括小區環境進行改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