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3月25日消息(記者沈梅)據上海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市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上海戶籍老年人口已突破568萬,其中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81.64萬。隨著人口老齡化尤其是高齡化的加速演進,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就醫陪診需求日益凸顯,“陪診師”這一新興職業群體呼之欲出。

3月24日,2025年上海市陪診師培訓啟動會在上海開放大學舉行,1100余名學員參加培訓。上海在養老服務職業化、專業化發展道路上登上新臺階。

2025年上海市陪診師培訓啟動會上的現場培訓 (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多方合力:“政校行企”協同育人

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消費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干措施》等規定相繼出臺。

今年1月,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上海市老年人助醫陪診服務試點方案》,聚焦老年人陪同就醫需求,在浦東、楊浦、松江、徐匯、長寧、普陀、靜安、虹口、黃浦等區開展試點,組織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助醫陪診服務。通知中明確“陪診師指經過一定時長的培訓,運用基本健康衛生和護理知識等相關技能,陪同并協助老年患者接受醫療診治的人員。”

2025年上海市陪診師培訓旨在落實《上海市老年人助醫陪診服務試點方案》的要求,由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開放大學共同舉辦,上海市養老服務和老齡產業協會協辦。培訓采用“政校行企”協同育人模式。由上海開放大學負責全市陪診師培訓,上海市養老服務和老齡產業協會組織考核。

啟動會現場,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沈敏,上海開放大學黨委書記閔輝、副校長王松華,市養老服務和老齡產業協會會長李勇等出席,市民政局、市衛健委相關處室負責人,楊浦、虹口、靜安、浦東、徐匯、長寧、黃浦、普陀、松江、寶山、嘉定11個區的民政局及上海開放大學分校負責人共同參加。

現場學員:盼從“經驗陪護”升級到“專業陪診”

現場培訓學員接受了記者采訪。上海遐福養老院的鮑福榮從事養老服務已近十年,雖然經驗豐富,但也時常感受到“需要更多知識”。她告訴記者:“老人身體不舒適時,我們這些陪在身邊的人,一定要有一些專業知識。比如,血氧、血壓等數據要會看,對病情有預判。老人平時用的什么藥,什么副作用,哪些藥物需注意服用間隔,這些咱們都要懂。老人出門就診時,也需要專業知識,比如心臟不好、血壓高等情況,不當挪動可能會造成危險。以前,我們會注重經驗的積累,現在有了系統的培訓,太好了。我希望通過學習,成為一名受歡迎的陪診師。”

上海靜安區安耆為老社工事務所項目主管林穎也來參加了本次培訓,她表示:“我們事務所是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的。我們的服務對象很大一部分是高齡獨居老人,他們大都行動不便,去醫院看病是個大難題。我們可以做比較基礎的養老護理,但在醫護專業領域的知識是薄弱的,所以想通過這次培訓,提升自身素質,更好地為老人服務。”

2025年上海市陪診師培訓啟動會上,上海各區學員紛紛前來參加培訓 (央廣網記者 沈梅 攝)

綜合課程體系: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沈敏表示,今年1月,市民政局聯合市衛健委印發《上海市老年人助醫陪診服務試點方案》,就是要通過規范化、專業化、人性化的陪診服務,解決老年人就醫過程中的“急難愁盼”問題,讓老年人“看病有依靠、就醫更舒心”。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陪診師隊伍是試點成敗的關鍵。

他指出,陪診服務看似簡單,實則涉及醫療流程協助、心理關懷、應急處理、法律風險防范等多重專業能力。為此,市民政局會同市衛健委、市養老協會、上海開放大學等單位,聯合開發陪診師培訓大綱,系統構建了涵蓋陪診基礎知識、陪診服務流程與規范、醫療基礎知識與急救技能、溝通與心理支持、實訓教學、法律責任與糾紛化解等六大模塊的課程體系。這套大綱將正式轉化為培訓實踐,試點工作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2025年上海市陪診師培訓啟動會現場儀式 (央廣網記者 沈梅 攝)

在陪診師隊伍的管理上,上海開放大學進行了新的探索。培訓學員將納入上海開放大學養老服務人才管理平臺統一管理,培訓成果還將與上海市養老服務平臺、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賬戶對接,實現數據的互通共享。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提升陪診師的專業能力,還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上海開放大學黨委書記閔輝表示,學校充分發揮“功能性、平臺型”新型高校優勢,推進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三教融通”,推動民生工作創新提質。學校發布《陪診師從業技能要求》等養老服務系列團體標準,建設系列課程資源,培育系列師資團隊,創新開展養老評估師、老年安寧療護、陪診師、老年社會工作者、養老服務內訓師、金牌護理人員骨干、養老護理員中級工繼續教育、養老護理員高級工繼續教育等8類緊缺人才培訓,覆蓋從業人員10900余人次,構建了“全方位、全要素、全鏈條”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系。

據悉,上海開放大學還將對學員進行不定期的后續培訓,重點聚焦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提升。針對陪診師在日常服務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問題,學校將通過心理評估、心理支持及疏導等措施,確保陪診師始終能以良好的心理狀態為老年人提供專業、溫暖、高質量的陪診服務。

編輯:鄭曉蔚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