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職業打假人當毒瘤
2017-12-16 20:12:00來源:長江日報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職業打假人”這個備受爭議的群體開始轉戰網絡,并呈現出專業化、集團化的新趨勢,甚至在QQ群中有專門的業務探討和新人教學群。(12月14日《法制日報》)
圍繞職業打假人的爭議一直不斷。社會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職業打假人是非法存在,法律不應對“知假買假”的職業打假人予以保護;一種則完全力挺職業打假人,認為職業打假人就是正義的化身。這兩種觀點都有失偏頗,我們必須一分為二地看待職業打假人。
職業打假人“打假”,能夠發揮鲇魚效應,起到“啄木鳥”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消費者維權成本高、維權意愿低、維權難的困局下,職業打假人起到的積極作用不容小覷。因此對于嚴格在法律范圍內進行打假維權的職業打假人,不應因為其是“知假買假”就不予以法律保護。雖然職業打假并不應是消費者維權的常態,但這確實對于無良商家能產生懲戒與震懾的作用。
當然也有一些“職業打假人”是為了牟利。有的職業打假人無心打擊假冒偽劣和維護公共利益。有中國“打假第一人”之稱的王海,就曾說“打假與正義無關,賺錢是目的”。更有甚者,還有的打假人在“打假”過程中“造假”,比如用蘸有特殊藥水的棉布將商品的生產日期擦去,以此向商家索賠。這些行為早已突破法律底線,已涉嫌詐騙、敲詐。對于“職業打假人”詐騙、敲詐等違法違規行為,有關部門則應予以嚴厲打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職業打假人。
目前職業打假人呈現出專業化、集團化的趨勢,對此我們不必過度緊張。這種新趨勢,其實是消費者維權難、假冒偽劣商品多的反證。試想一下,如果市場變得更為規范,如果監管部門能對市場進行更常態化、更長效化的監管,職業打假人自然就會減少,消費者權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所以,我們應該對職業打假人的行為進行規范,而不能將越來越多的職業打假人丑化為“群狼”,更不能把職業打假人當成毒瘤,欲拔之而后快。(戴先任)
編輯:
林馥榆
-
云端醫療助推上海醫改發展 30分鐘可拿診斷報告
分級診療成為醫改重中之重,作為分級診療的重要模式,聯影-嘉定影像中心自從2014年4月投入使用以來,通過“云端醫療”,打通社區、二級醫院、三級醫院之間的信息通道,實現醫療資源共享,緩解了社區居民到區中心醫院、甚至遠赴市區三級醫院尋求影像診斷的現實難題,市民30分鐘內即可拿到檢查報告。
2017-12-16 09:39:00 -
中國創新空間TOP10頒獎大會在上海舉行
CSC空間產業品牌盛典暨中國創新空間TOP10頒獎大會在上海舉行,上演一場“共享空間奧斯卡”盛宴。活動以“價值、鏈接”為主題,通過2017年度中國創新空間評選活暨盛典,來引導企業精準定位品牌,促進行業差異化和健康持續發展。
2017-12-15 22:37:00 -
“影響中國”年度人物揭曉 葉簡明獲評2017年度企業家
今天(15日),“影響中國”2017年度人物榮譽盛典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華信董事會主席葉簡明榮獲“2017年度企業家”稱號,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為葉簡明頒獎,中國華信總裁陳秋途代表葉簡明出席典禮并領獎。
2017-12-15 22: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