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山西大同天鎮縣卅里鋪鄉的設施大棚內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春耕景象。農民們搶抓農時,在大棚中開展椒苗移栽、大棚管護等工作,為全年農業豐產豐收按下“快進鍵”。

走進卅里鋪鄉設施農業園區,數十棟溫室大棚整齊排列。隨著智能化卷簾門緩緩升起,棚內一株株翠綠的椒苗映入眼簾,農戶們正嫻熟地進行移栽、覆土、澆水。棚外,技術人員加緊檢修智能溫控設備,確保棚內環境穩定。

近年來,天鎮縣依托生態、氣候和區位優勢,聚焦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特優農產品供給基地,把發展設施農業產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力抓手。該園區負責人介紹,今年天鎮縣積極對接山東壽光等發達地區,引進了兼具水果清甜和辣椒獨特風味的水果椒品種和套種模式,采取椒苗與甘藍、西瓜套種的方式,形成了“水果椒+葉菜+瓜果”的立體種植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節約了種植成本,更好地帶動了周邊農戶增收。

設施農業不但提升了農田的經濟效益,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不少曾外出務工的村民選擇返鄉,在園區內從事育苗、管護等工作,同時也吸引了大量農戶參與其中。“過去農民靠天吃飯,現在趕上了好政策,種地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日子也一天天地好過了。”正在打理大棚的李娟大姐打趣地說,“這不,我們今年也承包了60個大棚,種植水果椒十萬余株,希望有個大豐收。”

一株株新栽的椒苗舒展枝葉,孕育著豐收的希望,在田間地頭書寫著“產業興、農民富”的生動篇章。目前,天鎮縣已發展設施農業4.5萬余畝,可帶動周邊群眾務工近7萬人,單日務工收入可達120-180元。(師小淦)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