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回暖,日前,山西大同天鎮縣南洋河濕地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成群的赤麻鴨。它們的到來為春日的南洋河增添了生機,也成為天鎮縣生態治理成效的“活態名片”。
成群的赤麻鴨(天鎮縣委宣傳部供圖)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洋河水域,平靜的水面上便泛起了層層金色的漣漪。此時,休息了一夜的赤麻鴨群沿河道向上游飛行,開啟覓食與活動。它們時而排成整齊隊列,時而變換隊形,在空中自由翱翔,場面蔚為壯觀。
赤麻鴨群在空中自由翱翔,場面蔚為壯觀(天鎮縣委宣傳部供圖)
赤麻鴨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遷徙性鳥類。每年春季,北方繁殖地冰雪初融時,它們便從南方越冬地飛往北方。南洋河濕地作為遷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為赤麻鴨提供了能量補給和短暫休憩的場所。
南洋河濕地作為遷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為赤麻鴨提供了能量補給和短暫休憩的場所(天鎮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天鎮縣堅持生態優先,統籌推進南洋河流域綜合治理。通過建設22公里防洪堤、700余畝生態林、1.4萬畝綠化濕地及蓄水壩等工程,顯著改善水生態環境。此外,4.9公里生態修復工程與3座蓄水液壓升降壩(總蓄水量200萬立方米)的建成,實現了“河庫互補、水系連通”的生態格局,沿河5個鄉鎮的61公里流域逐步呈現“水網相通、山水相融”的生態美景。
赤麻鴨的到來為春日的南洋河增添了生機(天鎮縣委宣傳部供圖)
此外,南洋河生態治理二期工程的建設進一步提升南洋河的生態基流水質和流域地下水,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水質的提升、水草的繁茂以及豐富的魚蝦資源,不僅為赤麻鴨等候鳥提供了良好的覓食和棲息環境,同時,生態改善也助力天鎮縣城市發展,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
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南洋河候鳥數量從過去的幾十只增至上千只(天鎮縣委宣傳部供圖)
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南洋河候鳥數量從過去的幾十只增至上千只。赤麻鴨從“稀客”變為“常客”,其種群穩定不僅印證了生態修復的成效,也為春日南洋河增添了靈動生機。(師小淦)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