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中的段村,三個身影準時出現在村口。國網山西呂梁市交城縣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隊員正帶著26套“脫貧戶務工就業一次性交通補貼”申報材料開始新一天的走訪。這些整整齊齊的文件袋里,裝著的不僅是申報材料,更是26個家庭的期盼。
工作隊隊員在村里走訪(靳園園 攝)
“他們來得太及時了,我女兒在太原打工,正愁不知道如何申請補貼呢!”交城縣段村脫貧戶老李握著手機,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為了讓政策覆蓋到每一個符合條件的村民,國網交城縣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不僅通過村委會大喇叭每天定時廣播、公告欄張貼醒目的通知、建立“段村幫扶微信群”,還上門走訪,甚至給在外務工的年輕人發去詳細的短信指引,主打一個“保姆式服務”。
七旬的張奶奶兒子在省外打工,眼下正是用工旺季,實在抽不開身回家。“奶奶,材料我們幫您準備,您坐著說就行。”填表、復印、簽字……連續兩天,駐村工作隊不僅幫張奶奶辦妥了所有申請手續,還順手幫老人干了不少家務活。看著年輕人忙前忙后的身影,奶奶的眼角濕潤了:“這些娃啊,比自家孩子想得還周到”。
這樣的暖心故事,在交城縣段村不斷地上演,國網交城縣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深知,精準幫扶的“最后一公里”,需要用真心去打通。
用點滴行動詮釋為民初心(靳園園 攝)
在田埂邊的老槐樹下,駐村工作隊隊長掏出記滿筆記的本子,和鄉親們分享他走訪周邊村鎮和查閱資料的心得:“我打聽了幾家種糧大戶,先玉335抗旱性強,但要注意防倒伏;鄭單958產量穩定,需要適當密植;登海605抗病性好,成熟期稍晚……”他掰著指頭分析每個品種的優缺點,老鄉們圍坐一圈,時而點頭,時而發問。陽光透過樹葉斑駁地灑在那本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上,照亮了老鄉們充滿期待的臉龐。
從政策幫扶到技術指導,國網交城縣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用點滴行動詮釋初心。在交城縣段村的土地上,國網人的身影與村民的笑容交織,繪就鄉村振興的溫暖底色,讓“人民電業為人民”的承諾綻放在服務三農的最前線。(冀美麗 靳園園 毋笑蓉)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