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消費、微笑買單,寫歌機器人……這些新奇有趣的AI(人工智能)作品,來自于去年暑假的“DeeCamp人工智能訓練營”,僅6周時間里,全球36位大學生在創新工場工程師指導下,走過了一場驚奇有趣的AI之旅。今天,該課程的“高配版”教育部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在北大啟動,高校教師也可以找到AI教學實踐新方法。
“AI人才主要由兄弟行業跨界而來,我國高校還未來得及形成人才輸出。”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長王詠剛舉例說,“全球計算機Top100高校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門數達到1461門,而中國只有223門。課程怎么設置、教師怎么講課都是難題。”因此,這個培養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培訓一批教師,解決師資問題。記者了解到,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John E. Hopcroft,深度學習開山鼻祖Geoffrey Hinton和李開復等人都在此次培訓的講師名單之中。
培訓由教育部、創新工場、北京大學以及協辦單位共同資助,不收取任何培訓費用。但是也有條件,教師課程的第三階段,要參與到面向學生的課程和實踐活動中。培養計劃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創新工場AI工程院和北京大學聯合發起。(記者曲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