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5日消息(記者 王雨馨)日前,中國銀行發布報告顯示,中國經濟仍處在“調整”關鍵期,2018年受國內外環境變化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穩中趨緩,預計2018年GDP增長6.6%左右。
“如今經濟進入調整期,GDP以及其他一些數據在放緩。但今天的中國市場仍存在四個增長機會。這不代表整個市場或者GDP的增長,而是在已有GDP的預測之下,能不能挖掘到一些獨特的成長機會。”在5日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表示。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李開復認為,人口紅利是機會之一,還可以繼續挖掘。按照年齡與城市階梯作為主要分類,人口紅利可分為三波:一是核心互聯網網民,他們是一二線城市年輕、重度PC用戶,比如知乎、今日頭條等公司,就是以這部分群體為主要受眾;二是小城青年,他們是三四五線城市青年群體,快手、vivo等公司就是瞄準了這部分主要群體;三是小城主流人群,即三四五線城市主流人群,拼多多的主要受眾就是這部分群體。
論壇現場,李開復以拼多多舉例說,品牌在在二三線城市有非常高的認知,但是在鄉村大家的認知并沒有那么清晰。大宗消費品反而在大城市已經不成長了,但是在小城市里還在快速的成長,因此才有了拼多多這種下沉的機會。
“多維度去看待城市,仍然會發現商機。不能說8億網民已經飽和了,就沒有機會了。因為每一批人都會成長,都會消費,或者性價比有提升,這些都會帶來更多的機會。”他說。
中國的后發優勢是機會之二。中國互聯網科技都落后于美國,美國當時有全世界最好的座機,但中國的手機就快速超越了美國,這是后發優勢;美國有當時全世界最好的支付系統,即信用卡,中國信用卡普及率一直不高,但中國移動支付快速崛起。此外,在零售、教育、企業級軟件、醫療等領域,中國仍存在后發優勢。
中國的前后端不均勻是機會之三。李開復指出,我國前端信息化發達,后端效率相對較低。“比如我們的客戶端、微信支付等各方面都已超過了美國,但我們的物流還有很大的挑戰。從生產效率來講,我國生產效率相對較低,所以賦能生產方面,自動化、AI化有待提升,因此這方面的市場機會也是廣闊的。”
部分垂直類領域存在逆勢增長是機會之四。交通、教育、文化和醫療占消費比例呈現上升趨勢。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居民交通、醫療支出同比增長皆超過7%。李開復稱,“雖然中國整體GDP成長速度放慢,但是單個領域還是有垂類的機會。”
“我們有人口紅利、后發優勢,還有各種垂類的機會。在慢中找快,我相信,在這樣一個很特殊的多元經濟體中,我們能找到更多的發展機會。”論壇現場,李開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