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威海5月20日消息(記者劉穎超)記者隨國家海洋局組織的“海疆生態行”采訪團來到威海的南海金灘時,沙灘上矗立著的一排排精美的沙雕引來許多游客駐足觀賞,拍照留念。沙雕題材豐富多樣,有神話故事,有風景名勝,每一座都各有特色,栩栩如生。
“南海金灘”位于威海南海新區小觀鎮沿岸,擁有12公里長的優質沙灘和天然海水浴場,沙凈如玉,海水清淺;岸邊有綿延數十里的萬畝翠綠松林,素有“黃金海岸”之稱。淡水和海水在這里交匯造就了豐富的海洋資源,盛產魚、蝦、蟹、貝、參等50多種海珍品。
48歲的曹慶梅女士也跟家人一起在沙灘上悠閑地散步,曬曬太陽,吹吹海風。老家山東曲阜的她幾年前偶然來到威海,一下子就愛上了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退休后就來到南海邊買房定居。目前,她已經在這里長住了兩年有余,是個不折不扣的“新土著”。據曹女士介紹,2009年剛來到南海時,海邊還遍布著養蝦池子,灘涂雜亂失修,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腥味。而現在海邊整治發展得越來越好,她就把自己大學剛畢業的兒子也帶來這里尋找發展機遇。
文登12公里沙灘整治修復現場前
2008年起,當地開始對南海沙質海岸進行系統修復整治,一期工程主要建設內容是建設堤壩300米,清除建筑垃圾及清淤112000方,回填優質細沙15000方,沿岸防護林綠化11800株。工程總投資1385.2萬元,其中省級海域使用金扶持825萬元,地方投資560.2萬元。
2010年起,又依托美麗的海灘資源在南海金灘舉辦了多場沙雕文化藝術節、采貝節、櫻桃節、螃蟹節、啤酒節等節慶旅游活動,承辦全國沙灘排球巡回賽、模特大賽、“我愛威海向前沖”等大型比賽活動,吸引大量人氣,初步打響旅游品牌,先后被評為“聯合國人居獎中國優秀示范新區”和“中國最佳旅游開發區”、“山東省十大生態旅游景區”等稱號。2011年1月4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復,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威海南海新區同時被列為山東省三大海洋經濟新區之一。
文登12公里沙灘整治修復現場后
據了解,在海域保護修復方面,威海市始終堅持按照陸海統籌、人海和諧、開發利用與管理保護并重的思路,科學制定各類海洋規劃,堅持最生態的海域利用、最嚴格的保護管理、最積極的涵養修復,寧可少開發、不開發,也可慢發展、緩增長,也不能破壞海洋資源,損害海洋生態環境。威海曾先后拒絕了魯東造船、中石化成品油儲運基地等總投資280多億元的投資項目,騰出有限的海洋資源,發展優質海洋產業,提高海岸帶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益。正如市委書記孫述濤所說的,“把最好岸線還給自然,把最美海景留給市民”。
2005年,威海市被列入國家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區,下轄三市一區均成為海域使用管理示范縣,是全國唯一一個海域使用管理“一片紅”的地級市。2013年,被國家海洋局授予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15年,在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確定威海與紐約建立海洋垃圾防治“姐妹城市”關系。威海市編制通過了《威海-紐約海洋垃圾防治合作威海市實施方案》,重點圍繞海洋垃圾源頭治理、建立長效機制、交流共享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力爭構建城鄉一體統籌、海陸全域覆蓋、廣泛交流提升的防治格局,進一步深化海洋國際交流合作。